浙外线上团日活动 师生与抗“疫”英雄云对话

  浙外线上团日活动 师生与抗“疫”英雄云对话!“这样的抗‘疫’经历,希望这辈子不会再碰到。但如果真的还有下一次,我还是会愿意再次奔赴一线……”

  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开展了“我与战‘疫’英雄面对面”团员青年特别线上团日活动。学校特邀浙大一院援鄂紧急医疗团队:浙大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浙江省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领队陈作兵,浙大一院外科监护室副主任医师王国彬,浙大一院急诊监护室长潘向滢,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苏晶晶等四位前线战“疫”英雄代表做客视频活动现场,在武汉前线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四十多天时间里那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和。校党委副赵文波,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浙外团员青年一起,共赴这场云对话。活动得到团省委的关注,团省委志工权益部部长陈掌军及部门全体人员应邀参加活动。

  活动中,赵文波对浙一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们在前线百忙中,给浙外学子上了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团课。他表示,疫情当前,举国动员,上下齐心,中华民族展现出卓越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看到昔日的同事、朋友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但同时也充满了担忧和心疼。他还对疫情期间浙外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表示了赞许。他说,有的同学积极发挥自身语言专业优势,为防疫抗疫做好翻译工作;有的在社区街道开展志愿服务;还有的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传递美好祝福和......充分展示了浙外学子的赤子、家国情怀。他引用3月15日给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回信中“要在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的话语,勉励浙外学子,希望同学们要努力把抗击疫情中展示出来的爱国情、报国志,和从一线医务工作者身上收获的、学到的,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勇担,以和热血书写绚丽的青春华章。

  陈掌军向前线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深深的。他希望青年能把现在的满腔热血保持下去,能把对医护人员的延续下去,即使疫情结束了也不能忘记医护人员的付出与贡献。同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为防控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2月1日,受国家卫健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组专家娟院士率领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外科监护室副主任医师王国彬、感染病科章益民、急诊监护室长潘向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苏晶晶等专家组成的“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娟院士医疗队”在接到任务后3小时内火速集结,连夜奔赴武汉。他们将“浙一”和浙江经验带到前线号到今天,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整整48天,并将继续再战武汉新战场。

  在活动开始时,陈作兵副院长介绍了他们所处的援鄂医疗小分队的情况及主要任务。作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说,武汉之所以能赢、中国之所以能赢,离不开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短短的时间内有4万多名医护人员,400多支医疗队,全国的医疗力量、物资力量集中到武汉,是中国能够打赢这场“战役”的重要因素。另外,也离不开中国日益进步的医疗水平,更离不开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的共同抗“疫”。

  “作为年轻人,责任心非常重要,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无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要尽自己所能的发挥作用。”

  浙大一院外科监护室副主任医师王国彬自2002年开始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工作,对各类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初到武汉时,感染人数超出了他们的预计。重任在肩,面对不容乐观的形势,他意识到,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做一些事去改变,运用好的治疗方法、推广浙江经验。回想过去这段日子,困难重重、挑战巨大,他向大家分享了在ICU病房救治的第一个病人得到经历,当时病人的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紧急插管,王国彬医生和同伴冒着极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积极对患者进行抢救。目前这位患者健康状况良好,即将出院。

  在谈到对青年大学生的期望时,王国彬主任说:“作为年轻人,责任心非常重要,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无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要尽自己所能的发挥作用。”“之前我经历过SARS、H1N1,这次又亲历新冠肺炎疫情,我是真的希望这辈子不要再有这样的抗疫经历,但如果真的还有下一次,只要有需要……我还是愿意再次奔赴一线。”说到这里,镜头前略显疲惫的王主任热泪盈眶,哽咽话语中传递的奉献的大爱情怀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位在屏幕前的浙外青年。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只有医护人员在战斗,所有人都在一起战斗。”

  “医护人员之间、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医护人员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之间都需要合作。”浙大一院的急诊监护室长潘向滢向大家分享了工作中很多感人的细节。例如,她们去医院上班的时候会有公交司机放弃休假,义无反顾地接送医护人员。她说:“不是一件事,不是几件事,这一段时间里这种支持、这种配合都会让我记一辈子。”

  通过这些故事,她向大家传达了团结合作的意义。她所在的医疗队伍是一支混编队伍,与她同一科室的有来自武汉、浙江、新疆以及河南的医护人员。大家存在观念不同、习惯不同等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尊重是前提,其次要因地制宜、多沟通,只有互相了解工作习惯才能更好地协作配合,推进工作。除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她还提到了与病人之间的交流、配合。倾听他们的诉说,安抚他们的心理,最后病患都和他们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感情。

  在听到学校有同学在疫情期间作为翻译志愿者参与了防疫工作时,潘长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个相关的小插曲。他们收到了一批由外方捐赠的物资,但由于语言不通无解使用方法,后来翻译志愿者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她不止一次提到:“我们能做到这些事情,背后有很多人在支持我们。”正因为有了各方面合作的力量,才能将最大化,才能让“1+12!

  “这一批队员大部分都是90后,这是坚强的一代,有责任心、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在肯吃苦耐劳的同时又灵活变通,活泼可爱,通过大家的防护服就能看出来了……”

  浙大一院呼吸内科的主管护师苏晶晶是来做客的医护代表中年龄最小的,她告诉我们在武汉支援的我省医疗队队员中,年龄比较小的都是95年左右出生的年轻人。与她所处同一重症监护室的中,有一位98年出生的女孩,去年刚刚大学毕业。

  疫情爆发的时候医院让大家自愿报名支援湖北,当时医院里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年轻同事都报了名,这令她很意外。其实大家都会害怕,尤其是年轻人,经验不足,见识不多,比如她自己,也曾有害怕的时候,但是年轻人还是愿意都站出来,担负起他们的责任。

  到了武汉以后,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她坦言,会有压抑和不适。面对不适,没有一个年轻人叫苦,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着“再一下,缓一缓就好了”。“大家在肯吃苦耐劳的同时又灵活变通,活泼可爱,防护物资不够,就用垃圾袋做靴套、用橡皮筋扎手套,用止血带把对讲机挂在身上……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很多,学习到了很多,90后、95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虽然现在经验和能力不足,但是一直在努力,展现出了抉择和担当,在慢慢成长。”

  一个半小时的分享,让屏幕前所有的人了一次又一次,对英雄的,之情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团员青年们纷纷发言提问,阐述,表达,讲述自己的抗疫志愿服务经历。青年代表叶俊杰还将由自己填词作曲、多位浙外学生教师创作的原创MV《炬火》,在线送给了四位医护人员代表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白衣们。

  这场特别的主题团日活动,对浙外团员青年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这其中有泪水、有、有,也有思考、有勇气、有责任。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线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开通了?

下一篇: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主管护师吴莉——穿刺有难度我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