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1),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是提高全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13、固执行为;指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14、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伤人,这是直接;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矛头指向自己,这是。
*15、压抑行为:指运用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的行为,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反应方式。
*16、替代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
*19、不合理:不合理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2、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
*24、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
*25、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