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生林昆辉在大陆勾勒出的“生命保护网”

  台湾医生林昆辉在大陆勾勒出的“生命保护网”,在浦东陆家嘴一幢高档写字楼的地下室里,台湾心理医生林昆辉开设在上海的“希望24热线”的办公地就在这里。

  四间不大的办公室,其中一间他用来处理日常事务,只摆了一张桌子和一个小沙发的房间略显简陋;用作接线室的房间设置了四个席位,里面套了一个小间,供值大夜班的志愿者休息用。休息室门口摆放微波炉的台子上,整齐地放着志愿者们各自的水杯,正如林昆辉所说,志愿者们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这件事情上,连“喝水都要自己带”。

  林昆辉,今年59岁,在台湾经营着一家心理治疗诊所,他一口洪亮的台湾腔,极富感染力,言语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可是工作中他所关注的却是身体、心理和精神上有困扰,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的人群。

  五六年前,他应邀赴上海演讲,希望了解大陆自杀防治的情况,得到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中国人口占世界1/5,自杀人口占世界1/4”。在此前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论文称,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

  林昆辉告诉记者,所有具有自我伤害可能性的人都很特别,他们会有很多自己的社交群,“他们互相吸引,彼此讲消极的话,越低越沉”,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想到,“如果有3万人在那里叹气,能不能有6万人去慷慨激昂呢?”

  全上海都没有一条预防自杀的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高自杀率、自杀人群的年轻化发展、预防机制的缺乏都让他在思考这件事时,心里“像虫子在咬”。林昆辉说,“既然没人做,那我就做一条(危机干预热线)吧,当作送给上海的礼物。”

  “热线多个电线%由外省市打来,超过四成是在大半夜。”通过热线救助的成功率至今几乎是百分之百,但说起唯一的那次失败个案仍然让他一下子就眉头紧蹙起来。

  从筹备到设立,林昆辉遇到的困难超过了他的想象。第一年对志愿者做完培训,因为没有机构同意挂靠,始终无法开线,导致人都流失了。后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同意让其作为旗下的公益项目开线,于是一切从头再来,最终培训好的上千人中,因为种种原因也只留下了200人,如今虽说只有百人的排班规模,但林昆辉已经相当满意。

  提到热线的未来,林昆辉有些激动,他希望能够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基金会,接受社会的捐赠和监督。他说:“整个机制不能是只连在我一个人身上,这是不负责的”。

  自2012年下半年起,林昆辉便开始筹划建立一个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生命保护网”,从吉林、北京、河北、河南、深圳等地招募志愿者建立当地的热线,组成一个志愿者组织。

  开办热线以来,林昆辉听到过太多不理解、甚至是怀疑的声音。然而也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记者采访期间,正在值班接线,已年过半百的鲍先生略带腼腆地告诉记者,他是退休后才系统学习的心理学,来做志愿者“就是想把学到的东西回报社会。”(李佳佳 韦柳)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台湾著名心理专家林昆辉走进历城二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