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做一个趣味的小测试,帮助父母观察自己的个性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未来要如何修正对孩子赞美的态度。
表现:强迫倾向,过分关注细节,不仅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标准,父母也容易被误会难相处。
反思:这类型的父母可能会期待孩子像天才一般,是团体中最优秀、最出类拔萃的人,或许父母本身对自己就是这般要求。赞美的本意不该是传达父母期望孩子成为超完美的人,这种期望孩子维持「巅峰状态」的赞美之词,会让孩子被无形的压力所折磨哦。
表现:缺乏方向,不知从何着手,父母花很多力气却常事倍功半,孩子依然没有进步。
反思:一味夸张地赞美孩子得到的胜利,容易引导孩子把重点放在输赢之上,造成孩子害怕失误,对于困难度很高、自己没把握、不能拿第一的事情,也许就会放弃或选择逃避。因此,父母应该避免过度赞美或强调最后的高分或名次,而是将赞美的焦点放在「努力过程」,让孩子摆脱「一定要赢」的迷思。
表现:担心孩子表现不如预期,觉得孩子的表现就是父母的成绩,本身易受到压力影响,常感到沮丧。
反思:这类型的爸爸、妈妈有时心中常常期许:「孩子,我以你为荣!」、「孩子,我要你比我强!」、「我为你感到骄傲!」有时可能对孩子付出过多,但却不是孩子需要的。建议父母亲别将自我存在的价值、生活乐趣和孩子的表现画上等号,以避免无形之中带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及压力。
反思:常常碰到比较具权威感的父母,觉得需要有一套标准方式去管教孩子,其实保持一致性很好,但若缺乏了口语或态度这些最直接的赞美与肯定,那么教条便是一个硬梆梆的框架,别忘了身为人的初衷,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落实,也需要感性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