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级联动层层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家风,家风,一把开启德行的钥匙。家风的积淀与传承,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2015年6月19日安徽省暨合肥市文明家风“六进”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层层推进。
家规家训征集评议、开展文艺活动宣传展示、结合群众性文明创建传承践行……如今半年过去了,“以家风带民风促社风”的精神已根植于老百姓的心中。
家风、家训、家谱、家书……曾几何时,这些一代代相传不辍的“传家宝”沉睡在老家的箱底,止语于祖祠的垣壁。
如今,“好家风”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家风家训开始从尘埃里走出,尤其是在包河区,潜移默化地将传统美德和正能量传播给每一个人。
“很多人知道我是北京子弟,很少人知道我也是半个合肥人。合肥是我最尊敬亲近的外公的故乡。”今年6月份,钮承泽的一条微博刷爆了朋友圈。原来,钮承泽的外公张载宇出生于大圩镇磨滩村,钮承泽此次前来,是为寻根。
在大圩镇,钮承泽见到了自己的舅姥姥,还前往其曾外祖父孔华清捐资筹建的大孔祠堂,触摸历史痕迹,聆听家族历史。
钮承泽的寻根之旅,只是包河“弘扬传统美德 培育文明家风”的一个缩影。钮承泽曾外祖父修建的大孔祠堂,在承载历史的同时,还成为优秀家风家训传承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基地。
“我们将依托大孔祠堂,建设全省首个家风家训主题馆,展示历史上名人名家家风家训、民间优秀家风家训、当代合肥市和包河区优秀家风家训等,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和未成年人自觉养成孝老爱亲、诚信友善、勤俭自强的好家风。”包河区文明委负责人表示。
“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是一项植根于群众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培育文明家风活动中,包河区不仅注重搜集历史上优秀的家风文化,更是融合时代特征,通过道德教育将其引向深入。
截至目前,包河区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通过广泛推荐申报,共计收到122名道德模范申报材料;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各街镇、社区和各单位广泛宣传,层层推荐,收到最美家庭事迹材料99户;开展“包河好老师”评选活动,面向大众群体进行公开投票评选,最终将评选出10名“包河好老师”。
有了合适的外部环境,如何让良好的家风家训真正深入人心?开展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宣传,以包河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身边好人好事,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勤俭传家宝,时刻要记牢,成由勤俭败由奢,家训警示好……”在包公街道包河社区“泽田心灵驿站”上,杨泽田老人向孩子们念起自己新编写的培育文明家风歌。今年81岁的杨泽田是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杨泽田发起创办的公益课堂“泽田心灵驿站”免费开课,内容不仅包括学校里学的文化科目辅导,更突出思想品德,招收对象主要是包河社区的小学生,也有慕名而来的城市“小候鸟”及留守儿童,如今已经坚持12年。
而在滨湖家园小区,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两点,“鲁化新闻故事会”都准时开讲。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家要事,鲁化都如数家珍,近百位听众全神贯注,讲到精彩处,掌声雷动。
“以杨泽田、鲁化为代表的一群人在社区有着很高的威望,他们的家风家训是各家学习的榜样和典范,而他们本人也是家风家训最鲜活的传播者。”包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他们的力量参与到家风家训的宣传中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包河区以理论下基层“五大员”、百家讲坛联盟、志愿服务广场、农民工文化驿站、包河好人评选、经典诵读等一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活动,创响品牌、推广示范。
不仅如此,还以社区和村为活动基本单位,征集普通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故事,组织文艺表演,形成覆盖全区点面结合的联动机制。
12月9日上午,在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南陵小区的一家民宅内,微电影《承诺》正式开拍。《承诺》讲述的出租车驾驶员付大海一家15年来义务照顾其去世高中同学母亲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付大海的原型就是家住凌大塘社区的居民付晓争和他的6位高中同学。“把他们的故事拍成微电影,就是想让这种好的风气得以弘扬,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学习。”包河区广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好家风家训从“家”出发,更好地辐射到单位、到地区,进而覆盖到全社会,合肥市包河区开展文明家风“六进”活动,使文明家风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吹遍社会每一个角落。
除了以微电影形式宣传好家风外,该区还开展“最美家庭”评选、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让文明家风“润物细无声”,悄然进入百姓的生活。
2015年2月份启动的“最美家庭”评选,区妇联以“寻找最美家庭”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最美家庭”事迹展播、家庭故事演讲比赛、家庭趣味运动会、儿童绘画大赛等主题活动,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传承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良好效果。而6月份启动的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则让好人的力量进一步感染到身边的人……
半年多来,包河区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如今,一条条寻常百姓家的家训、治家格言,一则则身边的好家风故事,正不断被挖掘、被传唱。
“家风不是一阵风,而是具有鲜明价值观的持久追求,作为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触动大众心灵。希望通过发挥先进人物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大环境,激发人们的思想认同和感情共鸣。”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如何才能在市民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整个“百家训”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落于晨光苑小区,以“百家训”主题墙和“忆家训谈家风促和谐”家训百米空中画廊为主。
整座广场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喜庆、幸福的红色作为主基调,彰显浓郁的中国风。
长约10米的“百家训”主题墙尤为引人注目,100块刻有100个姓氏及家庭家训内容的木牌整齐排列。
“这是我们从街道辖区100户家庭中搜集来的经典家训格言,连同家庭的姓氏印章,被手工刻印在纯天然木板上。”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100条经典家训格言被归纳为“孝、仁、义、诚、俭、学、礼、德”8个大类,体现长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
71岁的王传锡是街道仰光社区居民,在他看了,用这样的形式在社区传承家风家训,能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促进,“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好家风”。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这正是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2015年7月份,合肥包公园流芳亭内,来自包公街道辖区的十多户家庭和相关专家学者围坐一堂,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包公“家训”分享会。
来自辖区各社区的优秀家风家训代表文晓峰、陆庆好等人分享了自己对家风家训的感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听众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文晓峰是文天祥第26代子孙,在分享会上,还别开生面地用“吟诗作画”的艺术形式展现文氏家风,将活动推向高潮。
陆庆好是包公街道芜湖东路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对于培育文明家风很有感触。“每个小家庭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搞好家风家教,作为父母来说,就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包公“家训”分享会,让在坐的听众受益匪浅,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大力弘扬家风家训。
在今年的9月份,在包河区烟墩街道家风家训主题文化广场内,一场翰墨清香的家风家训书画展正在进行。
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街道在辖区征集了很多好的家风故事以及家风家训格言,并且邀请书法爱好者精心创作,再正式向市民展示出来,“创作者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70多岁了。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
为了将征集来的好家风故事广泛宣传,烟墩街道利用社区宣传栏、网站、微信宣传,其中,欣园社区还制作了家规家训公益广告扇子发放,而滨湖欣园社区则打造了一面“幸福墙”,帮助辖区居民晒出家庭美图和珍贵的家风家训故事。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都在描绘着邻居的重要。
然而,现在近邻们虽然天天见面,却被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都市人的心灵,相见不相识,邻里之间成了近在咫尺的陌生人。
为了重建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社会支持网络,方兴社区通过实施“幸福邻声”计划,让社区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幸福家园。
该项目结合社区计生、民政、残联等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社工、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物业等相关方组成“幸福邻声”邻里关爱团,通过活动联络、亲情问候、敲门拜访、社区漫步、指尖微公益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重拾邻里亲情。
据悉,项目首先在蓝山小区推广,送祝福的对象主要包括七类,分别是新婚夫妇、生孩子家庭、乔迁、60岁以上过生日的老人、孩子金榜题名、重病或残障人士、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的居民等。
“礼物都是经过我们精心挑选的,比如,卫女士刚刚乔迁新居,我们送去了炭雕等工艺品,可用来美化家居;之前有刚出生宝宝的家庭,我们送去的则是育婴手册之类的。”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文明家风培育活动源于民间、植根群众,最重要的基础是群众参与,最强大的生命力也是群众参与。
如今,该活动在包河区实现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层层推进,扎根基层。遗憾的是,由于版面篇幅所限,没有办法在这里一一呈现。
瞧,望湖街道举办家风家训美文诵读选拔赛;芜湖路街道通过社区市民学校分享家风故事;淝河镇征集居村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姓氏代表的家训和地名的由来汇编成册;包河经开区设立善行义举榜;义城开展“幸福义城,身边好人”候选人推荐会……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包河区以社区和村为活动基本单位,征集普通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故事,组织文艺表演,街镇在社区和村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共组织了12场“优秀家风美文诵读”和12场“家风故事比赛”。
毫无疑问,合肥市包河区已经形成覆盖全区点面结合的联动机制,注重引领群众共参与,激发出广大群众践行家庭美德和传承文明家风的内在自觉。(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