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英国如何守护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疫情之下英国如何守护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民众的正常生活轨迹,对于千万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容易造成紧张、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关怀与抚慰民众的心灵,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民众主动重视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用更阳光的心态积极面对疫情危机下的艰难时刻。

  而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自己和周围人身上时,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会更加凸显,他们很可能会经历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更加焦虑与悲伤。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在被动适应危机时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时,心理状况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会给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哪些威胁?为什么要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特殊关注?英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受到疫情影响,儿童与青少年必须适应学习、工作、日常居家生活带来的转变,一些人可能在隔离期间还要经受丧亲之痛或其他创伤,而那些本处于边缘化或弱势地位的人群,在疫情爆发期间受到的冲击更大,生活境遇雪上加霜,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新冠病毒对健康的威胁以及隔离封锁带来的限制,导致许多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社交隔离与孤独感。疫情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联系,在隔离期间许多人都会经历孤独与寂寞。尽管互联网社交软件的语音、视频、生活分享等功能足以维系联系的基本需求,却无法提供面对面交流的真实与亲切体验。儿童远离学校,学习、交友与娱乐方式从集体转向个人,许多儿童在大量的自主支配时间面前显得更加孤独与彷徨。儿童的成长应伴随着与周围世界的积极互动,与友伴的分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影响非常大。社交隔离犹如在“孤岛”上生活,让长期囿于家中的儿童与青少年很难找寻到真正的自我。许多儿童与青少年表示,独自一人会让他们长时间反复思考某件事情,难以通过分散注意力而达到减轻情绪困扰的效果。社交隔离是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的无奈之举,但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来说,压抑的生活与窒息的孤独感像病毒一样可怕。

  失去目标与动力。学习和工作任务迁移到家中,形成了日常劳动与娱乐场所的错位。劳动与娱乐交织在一起,不仅容易分心,进一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而且逐步让人失去劳动时的充实感和娱乐时的放松感。对于许多需要准备考试和重要考核的儿童与青少年来说,居家学习与工作是对意志力的挑战。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将他们带入到挫败的困境,沮丧情绪构成负向循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当下,许多儿童与青少年选择在床上玩手机或者睡觉的方式逃避压力,消极的生活态度既无益于完成学习与工作,也不利于个人成长。

  焦虑与抑郁。新冠病毒本身的传染性和破坏力容易引发焦虑情绪,而病毒带来的结果同样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破坏力。家庭内部出现感染患者,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生命安全的威胁与长期相隔的不安全感裹挟着家庭成员,潜移默化中诱发和增加了焦虑情绪,甚至恶化为抑郁。随着疫情好转,政府逐步放宽限制措施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但对恢复“正常生活”的再次适应和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忧,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局促与不安。另外,学习是许多人的焦虑之源,它来自长期宅在家中学习的需要与担心落伍的紧张感。

  内心创伤与社会退缩。疫情发生后,处于不同生活境遇的儿童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生活条件贫苦的儿童,本来能够依靠学校、社会系统的支持维持生存空间,但新冠病毒来袭打破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一方面,他们需要依靠羸弱的家庭应付生存所需,降低生活标准;另一方面,在经济压力迫使家庭动荡的背景下,离开了学校和公司保护的儿童与青少年正面临着家庭暴力、虐待与忽视的威胁。在内部心理环境层面上,家庭暴力会给儿童带来焦虑、抑郁、社会退缩等内化的行为问题,长大后的暴力倾向也会更高。对大龄儿童而言,内心的伤害甚至多于肉体的伤害。除此之外,学校关闭后,儿童与青少年长期接触网络,增加了在线网络伤害的风险。网络世界良莠不齐,浸泡在虚拟世界中不利于他们敞开自我,拥抱真实的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在空间上几乎覆盖全球,何时落下帷幕还尚未可知。疫情波及千家万户,影响社会不同群体的内心生活,但儿童与青少年是在疫情中饱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疫情成为心理问题的诱因。首先,疫情期间许多心理健康服务被迫暂停,只能以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但是远程咨询或治疗方式的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并且许多人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他们需要正常化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其次,诸如运动锻炼、参加户外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自我调适的手段也因为疫情而中止。例行工作中断会给那些患有焦虑症、进食障碍以及其他心理问题的人带来困扰。学校是儿童与青少年的重要支持来源,也是那些家中有困难的人的喘息之所。他们长期无法重返校园或工作岗位,并受到医疗资源限制等综合影响,积累的负面情绪可能恶化为心理问题。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持续走低。2017年,英国医疗系统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指出,英国12.8%的5-19岁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中至少患有一种精神障碍;5%的人群中正面临着至少两种精神障碍。此外,该调查的系列数据显示,随着时间推移,精神障碍患病率略有增加。疫情或许是这些儿童与青少年面临的为数不多的人生困境,这一障碍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波及到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问题并非单独存在,它通常与身体和发育障碍密切相关。疫情期间,将医疗资源集中于新冠肺炎救治和防控工作固然关键,但关怀儿童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容易将这一群体引入情绪的低谷,及时关注他们出现的负性心理应激反应,缓冲心理压力,将有助于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恶化。儿童与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障碍许多来源于早期经验,如果早期不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这些心理问题或许会长期存在。有证据表明,在缺乏迅速治疗与控制的情形下,青春期首次出现的常见精神健康状况更容易持续到成年时期。另外,年轻人也是疫情期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18-24岁的年轻人比其他任何年龄段的人更有可能经受绝望、孤独的困扰,不能很好地应对自杀的想法。疫情危机下,年轻人遭受教育减少、工作前景减少以及与同龄人接触机会减少的三重打击,这一群体正饱受社会压力的痛苦。孤独、焦虑的环境成为滋生心理问题的病床,但是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儿童与青少年积极调整生活节奏,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中,进行自我修复。

  英国政府于3月23日开始实行封锁措施,直至逐渐解除封锁已有几个月,民众居家隔离期间对生活产生了大量的不安全感,引起政府、学校、家庭对儿童与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后遗症的担忧。为应对疫情冲击下的心理健康危机,英国在不同层面采取了守护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系列行动,为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有效支持。

  为引导民众在疫情期间学会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英国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了危机中心理健康指南。首先,从民众受到疫情直接影响的日常生活入手,在提升工作满意度、与朋友之间保持信任与联系、照顾身体健康、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提供具体建议。另外,指南对疫情之中的特殊群体及特殊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例如针对学习障碍人群,单独提供防疫工作的易读指南与无障碍信息支持渠道。

  英国政府从宏观层面出发,为关怀普通民众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作出了表率,但保护心理健康工作更需要从细微处着手,家庭是民众生活的重要单元,并且在疫情隔离期间得到了强化,因此照顾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角色——家长应当进入心理健康支持指南的视野之中。

  第一步,家长需要明确,不论年龄大小,疫情危机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来说都是困难时期,有些人可能立即作出反应,有些人则可能表现出相对滞后的不适症状。这些反应会因年龄、理解信息的思维、先前的经历以及应对压力的方式而异,并呈现不同程度上的担忧、恐惧、逃避、睡眠不良、胃痛等身体症状。同时,父母要照顾好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从容而自信地处理特殊情况,从而为儿童与青少年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最佳支持。

  第二步,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和关注孩子,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识别他们在新冠疫情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父母对具有饮食失调、学习障碍、自闭症、身体健康问题、欺凌、经历悲伤与丧亲、肩负照料家人责任等特殊情况的孩子,应自主学习相应的指导建议,为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寻找更真实有效的信息。

  第三步,家长可以通过常规和紧急措施帮助孩子应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其中,常规举措包括理解与认同孩子的忧虑,为当下的疫情形势提供明确的信息,认知自身的情绪反应,保持与孩子的联系,支持他们与朋友之间安全的联系方式,创建新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紧急举措包括拨打热线电话或在线服务寻求政府与社会帮助,这些免费与保密的支持资源为儿童与青少年提供了安全和备受鼓舞的环境,引导他们学会处理重要问题,提升应变能力,增强生活信心。

  英国不同的心理卫生专业团体分享了疫情期间改善心理健康的策略,为儿童与青少年平稳度过疫情保驾护航。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制定了儿童与青少年应对新冠病毒指南,结合精神卫生科学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经验提出应对措施。在实用的心理健康管理技巧之外,该基金会对在校生与离校生面临的担忧提出了专业的指导建议,例如组织在线学习,留意免费学习资源,主动寻求教师帮助,专注可控与承认不可控的事情,保持对自身的合理期待等。被隔离的学生及其他正经历歧视与种族主义的国际学生,该基金会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资源。

  对于儿童与青少年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焦虑症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认知行为治疗涉及到的一系列技术和策略可以帮助解决。当儿童与青少年遭遇的心理问题无法通过自我调适手段加以解决时,英国行为与认知治疗协会、行为和认知治疗师咨询机构、焦虑症慈善机构、抑郁联盟等专业组织,支持并提供了专业的服务资源。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民众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学校也开展了分阶段回归计划。英国政府与社会慈善团体在学校面临困境与压力时,通过提供资源与资金的方式,帮助学校配备照顾师生福祉所必需的物资与精神支持。由健康和教育专家设计的在线资源和教学材料将提供给学校,以增强对教职工和师生的心理健康支持,鼓励他们更自信地讨论疫情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促进有关心理健康的对话。

  英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反欺凌联盟与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将提供超过75万英镑的赠款,帮助数百所学校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的韧性,继续解决线上与线下的欺凌行为。此外,为帮助疫情期间受到严重影响的家庭,已有超过900万英镑的资金被投入到心理健康慈善机构中,扩大和覆盖到最需要的人群中间。学校与政府和社会机构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使更多的儿童与青少年受益,一方面提升在线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增长他们在隔离期间的支持感与幸福感,这有助于缓解外界压力和排解不良情绪。

  在疫情期间展开心理学相关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为疏导危机时期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提供预警和经验支撑。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为协助医疗工作者与科研人员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早日解除病毒威胁,创建了新冠病毒资源中心。这一平台汇集了关于新冠病毒研究的前沿成果,并免费共享给世界各国。《柳叶刀》在2020年7月刊登了疫情封锁期间有关英国人群中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青少年的精神困扰程度在加深,疫情加剧了民众生活水平的差距,先前存在的心理不平等问题可能更加根深蒂固。

  英国作为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在新冠病毒研究领域作出了诸多贡献。病毒集中爆发期间及时开展科学调查发现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并作出科学解释,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可能再次爆发的危机,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今,不仅威胁着感染者的生命,也干扰到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加之不良媒体的肆意渲染和信息爆炸下的失真环境,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脆弱,需要得到政府、学校和家庭的特殊照顾。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他们获取帮助的因素,因此创造更加便利的求助渠道与私密的保护环境,帮助他们排解羞耻感,加深自我认同感,主动获得生活的价值感,仍然是未来心理健康守护过程中需要努力前行的方向。

延伸阅读:

上一篇: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