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 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 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宋启迪 指导教师:李家华王丽娟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 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 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在全国的 9 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 12.63%,而农村青 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 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 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 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教育部 2002 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 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 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 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 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 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 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 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 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 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 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 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 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 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 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 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 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是针对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 共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抽 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 津、浙江、辽宁、山西、江西、湖北、内蒙古、宁夏、新疆。每个省又分别抽 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各一所学校的 50 名同学进行调 查。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们的财力、人力等因素,我们将调查的范围 确定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能代 表初、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800 份、访谈 72 人,问卷收回 1728 份,其中有效问 卷 1518 份。 图 3-1、调查对象区域分布图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和结构式访谈法,并 在学生自习课上进行。 我们采用的问卷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每份问卷前面单另附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其中包括:省份、市区、户口、性别、家庭结构、年级、学习成绩水平,及家 庭经济状况,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这八个量表的因素。另外,在问卷最后还 附了三道有关性心理的题(问卷分析的时候单另分析,故不会影响原问卷的信 度和效度),设计这三道题主要是想初步了解城、乡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程度, 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性心理的重视程度,以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提供某种参考。 结构式访谈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们想要了解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而 又可能会对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设计的。具 体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压力来源、排解压力的渠道、社会心理,以及 性心理等几个部分。 三、调查结果(使用 SPSS 软件分析) (一)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健康 欠佳 严重 总人数 (1-49 分) (40-59 分) (60-90 分) 城市 711(88.10%) 65 31 807 农村 595(87.37%) 55 31 681 总人数 1306 120 62 1488 占总人数的比 87.78% 8.06% 4.17% 100% 例 注:该表显示的人数小于有效问卷数量 1518 人,因为部分同学漏填了另附的 “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1306 人,占被调查总数的 87.78%。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120 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严重的学生 62 人,以上二项 合计 182 人,占总数的 12.22%。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 的 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 11.90%。 (二)其他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 经过 SPSS 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够等因素对测验 得分没有明显影响(P0.05),性别对此有一定影响(P=0.05),而区域因素及学习 成绩水平对得分有明显影响。 1.区域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较明显 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分别为 11.37%、15.68、6.58%。对比可见,中部 青少年心理压力最大,东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见 下表) 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 欠佳 严重 总人数 区域 东部 343 29 (88.63%) 15 387 中部 484 58 (84.32%) 32 574 西部 511 35 (93.42%) 总人数 1338 122 17 563 64 1524 卡方检验结果, 11.385 4 .023 (P=0.0230.05,区域对总分有明显的影响) 2.学习成绩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水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总体而言, 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日趋激烈的 学习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见 下表) 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 成绩 水平 优 良 健康 240 (93%) 548 (89%) 中 369 (85%) 差 119 12 (84%) 欠佳 严重 8 10 53 17 43 22 11 142 Total 258 618 434 Total 1276 116 60 1452 卡方检验结果, 21.422 6 .002 (P=0.0020.05,学习情况明显影响到心理量表得分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 本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 分布如下表: 有效样 本 平均数 标准差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 1719 7.40 1716 4.27 2.965 2.123 孤独倾向 1533 2.47 2.256 自责倾向 1534 4.89 2.176 过敏倾向 1533 5.44 2.161 身体症状 1531 5.15 2.899 恐怖倾向 1530 2.78 2.521 冲动倾向 1530 3.41 2.335 ValidN(listwise) 1518 注:各分测验的解释:如果一个分测验的标准分大于等于≥8 分,属高分, 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有困扰或障碍,需要给予特别辅导。如果标准分≤3 分, 属低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正常。 1.学习焦虑 通过对答卷进行统计,发现得 3 分以下为 155 人,占总数的 9.0%,得 8 分以上为 811 人,占总数的 47.2%,平均分 7.4,(参见下表)。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学习焦虑的现象,接近高分的平均分也反映出在 超过 8 分的学生中得分普遍较高,说明学习焦虑的程度非常高,近半数同学对 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 学习焦虑 有效值比 人数 比例 例 有效 低分 155 8.8 9.0 值 中等 753 42.9 43.8 高分 811 46.2 47.2 总计 1719 97.9 100.0 缺失 System 37 2.1 值 总计 1756 100.0 2.对人焦虑 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在 3 分以下的有 639 人,占样本总数的 37.2%; 得分超过 8 分的有 122 人,占样本总数的 7.1%,平均分 4.27 分(图略)。从 样本得分情况来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总体上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存在 高焦虑。 3.孤独倾向 对有效答卷的统计表明,3 分以下有 1116 人,占样本总体的 72.8%,超过 8 分的有 60 人,占总数的 3.9%被试,平均分为 2.47(图略)。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还是乐观开朗的,孤独倾向并不十分明显。 4.自责倾向 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 3 分以下有 392 人,占样本总体的 25.6%,得分 超过 8 分的有 185 人,占总数的 12.1%,平均分为 4.89(图略)。数据反映出 被测青少年自责倾向不是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看待失败。但仍有 12% 的同学在遇到挫折时,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 5.过敏倾向 经过对答卷的统计,得 3 分以下为 277 人,占样本总数的 18.1%,8 分以 上为 280 人,占总数的 18.3%,平均分为 5.44(参见下图)。说明有较多学生 存在着严重的过敏倾向,仅次于学习焦虑,应当引起重视。 过敏倾向 有效值比 人数 比例 例 有效 低分 277 15.8 18.1 值 中等 976 55.6 高分 280 15.9 总计 1533 87.3 缺失 System 值 223 12.7 63.7 18.3 100.0 总计 1756 100.0 6.身体症状 强烈焦虑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胸闷、头重、出冷汗、皮肤苍白、 肌肉松弛、小便失禁等,这些称为焦虑反应群。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得分在 3 分以下 470 人,占样本总数的 30.7%;得分超 过 8 分以上有 310 人,占总数的 20.2%,平均分为 5.15(参见下图)。在所有内 容量表中,身体症状属于得分焦虑状况较为严重的部分,平均分仅排在学习焦 虑和过敏倾向之后。 身体症状 有效值比 人数 比例 例 有效 低分 470 26.8 30.7 值 中等 751 42.8 49.1 高分 310 17.7 20.2 总计 1531 87.2 100.0 缺失 System 225 12.8 值 总计 1756 100.0 7.恐怖倾向 恐怖和焦虑通常是区别开来使用的。这里所说的是,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 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惧倾 向。例如,只要登上高处就怕得不能站立,无缘无故地恐惧黑暗,晚上开灯睡 觉等,都是用来测定这种倾向的。 在 1530 份有效答卷中,得分在 3 分以下有 989 人,占到总数的 64.6%,超 过 8 分的有 83 人,占总数的 5.4%,平均分为 2.78(图略)。可以发现绝大多 数的学生都不存在恐怖倾向,人数总体集中在低分段。 8.冲动倾向 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 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 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1530 份有效答卷中 3 分以下有 856 人,占到总数的 55.9%,8 分以上的有 81 人,为总数的 5.3%.平均分为 3.41(图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不存在冲动 倾向,人数主要集中在低分段。但这并不代表该问题不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 罪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很大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遇事易冲动,不 考虑后果,所以,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冲动倾向不容忽视。 9.小结 本次调查心理问题检出表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有一定心理 问题倾向,其中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 身体症状等方面,应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四)户口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 户口 N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学习焦 城市 910 7.31 2.889 .096 虑 农村 773 7.51 3.058 .110 对人焦 城市 909 4.29 2.106 .070 虑 农村 771 4.23 2.152 .077 孤独倾 城市 810 2.63 2.337 .082 向 农村 687 2.30 2.144 .082 自责倾 城市 810 4.73 2.047 .072 向 农村 688 5.12 2.309 .088 过敏倾 城市 809 5.42 2.171 .076 向 农村 688 5.50 2.153 .082 身体症 城市 809 5.18 2.890 .102 状 农村 686 5.15 2.912 .111 恐怖倾 城市 809 2.68 2.438 .086 向 农村 685 2.88 2.602 .099 冲动倾 城市 809 3.42 2.240 .079 向 农村 685 3.40 2.447 .093 T 检验结果: T P 学习焦虑 -1.344 .179 对人焦虑 .583 .560 孤独倾向 2.838 .005 自责倾向 -3.426 .001 过敏倾向 -.768 .443 身体症状 .187 .852 恐怖倾向 -1.486 .137 冲动倾向 .196 .844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对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有明显的影响(t0.05); 而户口因素对其他心理指标影响不大。 分析发现,城市青少年比农村更为孤独;而农村青少年则更容易产生自责 感。 (五)家庭结构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 我们把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当作家庭结构不完整,以此对比家庭结构完整的 样本进行研究。此外,还特别探究了兄弟姐妹对孤独倾向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有效样 分类 本 平均数 学习焦虑 不完整家 78 7.53 庭 完整家庭 1593 7.40 对人焦虑 不完整家 78 3.97 庭 完整家庭 1590 4.28 孤独倾向 不完整家 74 2.86 庭 完整家庭 1411 2.45 自责倾向 不完整家 74 4.43 庭 完整家庭 1412 4.93 过敏倾向 不完整家 74 5.08 庭 完整家庭 1411 5.48 身体症状 不完整家 74 4.70 庭 完整家庭 1409 5.19 标准差 2.957 2.965 2.245 2.115 2.217 2.246 2.041 2.180 2.157 2.154 2.744 2.912 恐怖倾向 不完整家 74 庭 2.53 2.462 完整家庭 1408 2.81 2.528 冲动倾向 不完整家 74 庭 3.15 1.914 完整家庭 1408 3.42 2.349 “是否为完整家庭”的 T 检验结果如下: T P 学习焦虑 .377 .706 对人焦虑 -1.258 .209 孤独倾向 1.545 .123 自责倾向 -1.925 .054 过敏倾向 -1.563 .118 身体症状 -1.407 .160 恐怖倾向 -.934 .351 “有无兄弟姐妹”的 T 检验结果如下: T Sig.(2-tailed) 对人焦虑 -2.407 .016 自责倾向 -3.834 .000 过敏倾向 -2.834 .005 身体症状 -2.215 .027 我们发现,家庭结构对各项心理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特别的是,“有无兄 弟姐妹”对孤独感没有影响,但是对对人焦虑(t=-2.407,p=0.0160.05)、 自责倾向(t=-23.834,p=0.0000.05)、过敏倾向(t=-2.834,p=0.05)、身体症 状(t=-2.215,p=0.0270.05)会产生一定影响。 (六)家庭经济状况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 F 检验结果如 下: 通过分析发现: F P 家庭经济济状况对 自责倾向、过敏倾 学习焦虑 1.461 .223 向、恐怖倾向有明显 影响。我们可以通过 对人焦虑 .357 .784 以下的图看出他们 的差异: 孤独倾向 1.672 .171 图一、家庭经济状况 自责倾向 3.688 .012 与自责倾向的关系 图二、家庭经济状况 过敏倾向 3.315 .019 与过敏倾向的关系 图三、家庭经济状况 身体症状 .829 .478 与恐怖倾向的关系 (七)学习成绩 恐怖倾向 3.519 .015 水平对各个内容量 表的影响情况,具体 冲动倾向 1.177 .317 见下表: F 检验结果如下: 自控倾向 .870 .456 F Sig. 学 习 5.373 .001 焦 虑 对 3.063 .027 人 焦 虑 孤 独 1.688 .168 倾 向 自 责 2.219 .084 倾 向 过 敏 8.017 .000 倾 向 身 体 2.421 .064 症 状 恐 怖 .689 .558 倾 向 冲 动 2.932 .032 倾 向 自 控 2.469 .060 倾 向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习水平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 倾向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看出这些心理指标由于学习水平的差异 而出现的差异: 图一、学习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 图二、学习水平队对人焦虑的影响 图三、学习水平对过敏倾向的影响 图四、学习水平对冲动倾向的影响 (八)区域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情况,具体见下表: F 检验结果为: F Sig. 学习焦虑 9.002 .000 对人焦虑 13.195 .000 孤独倾向 7.548 .001 自责倾向 10.073 .000 过敏倾向 14.273 .000 身体症状 2.593 .075 恐怖倾向 1.988 .137 冲动倾向 1.176 .309 自控倾向 .953 .386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区域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过敏倾向有明显影响。具体差异见下图: 图一、区域对学习焦虑的影响 图二、区域对自责倾向的影响 图三、区域对过敏倾向的影响 图四、区域对对人焦虑的影响 图五、区域对自责倾向的影响 (九)性心理调查结果 1.青少年对“性”方面的知识是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自我评价)情况, 具体见下表: 人数 有效值比 例 有效 不是 525 46.1 值 是 614 53.9 总计 1139 100.0 2.学校或家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视程度情况,具体见下图表: 人数 有效值比 例 很重视 147 12.2 比较重视 237 19.6 不太重视 489 40.5 一点也不重视 335 27.7 总计 1208 100.0 3.青少年通常了解性方面知识的渠道情况,具体见下表: 了解性知识的途 数量 有效百分 径 比 长辈或老师的讲 201 16.7 解 同学之间的交流 446 37.1 看书或上网 353 29.4 没有 264 22.0 有效样本 1201 100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自认为对性方面知识有比较多的了解的青少年只 占到了调查总数的 46.1%,而孩子们普遍认为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对他们进行青 春期教育,而他们多是通过与同辈群体交流、上网、看书等方式了解性知识。 可见,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明显滞后,而性是一门科学, 及时地对青少年加强这方面科学知识的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4.区域因素对性知识了解的影响情况,具体见下图表: 性知识是否了解 不是 是 区域 东部 数量 131 200 中部 百分 比 数量 39.6% 60.4% 168 215 西部 百分 比 数量 43.9% 56.1% 226 199 百分 比 53.2% 46.8% 由图可知,西部地区不了解性知识的人最多,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自己不 是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5.城市、农村青少年对性知识了解情况的对比情况,见下图: 由图可知,农村中不了解性知识的青少年的百分比高于城市。 四、原因分析 (一)教育环境 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 偏高,在调查总体中共 46.2%的学生呈现出较高的学习焦虑。学生的各种心理 问题一般都是围绕学习焦虑引起的。而造成学习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还 是受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校完全按照成绩进行实验班和平行班地划分,以及老师根据学生成 绩来给予学生一定地优先权等规定,都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压力。就一般而言,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心理状况都呈现健康状态,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等方面更有 自信;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面临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严重,这是因为他们处 于中游,面临向上进步或者向下退步的阶段,他们承担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而 这部分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 问题。 (二)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无形中就塑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学生学习焦虑偏高的一个原因自于家庭。如果家长从小就给子女灌输学习第 一,或者每次依成绩来作出奖罚,会带给学生一种观念:分数就是一切。现在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极其严重,通常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 况,只是一味地给子女买课外练习,让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促使了学生作业 负担过重,从而形成焦虑;再者,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者骂,重者打, 更加深了学生的学习焦虑. 同时,我们还发现家庭结构中有无兄弟姐妹对自责倾向也有明显影响。我 们可以理解为在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关注的分散,不容易使 孩子产生对其的很强烈的依赖性。而且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很多人更容易选择 和兄弟姐妹沟通交流,而不是父母,因为他们更能体会自己的经历。 (三)社会发展环境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造成学校和家庭过多的重视智力培养而不是 能力培养,还是由于社会发展环境在起着作用。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文凭、学历在就业中起着主要作用,而这就给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提供了一个 方向:读好书、上好的大学,从而围绕这个指挥棒展开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学 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与招生率也只能通过升学率来作宣传。 此外,社会环境还给青少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其它一些负面影响:比如 社会普遍公德意识低落;社区的邻里关系冷漠;网络的崛起在提供给青少年接 触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而对于是非 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认识到或者抵制这些不良影响都是很困难 的。 (四)区域发展环境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区域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 响。总体趋势呈现为中部的青少年在这八个效度量表上得分都较高,而东部和 西部的得分相比较低。这个现象也不容忽视。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较丰 富等有利的外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使得东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好。而 西部呈现出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是因为西部人口密度相对较 小,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都有政策倾斜,如高考加分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也 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中部地区的青少年,首先是各种资源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发 达,并且升学人数又大于东部和西部,这从近年来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也 可看出,因此使中部的青少年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学习焦虑无疑又形成其他方 面发展的障碍。 五、对策研究 (一)家庭 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 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 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从家庭方面讲,良 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心理的形成,如家庭和睦、父母有 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 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这就需要父母树立 良好的教育观。一方面,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 不要过分严厉,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对孩子多进行 正强化,鼓励和支持孩子,帮助青少年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二)学校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处 理着同老师、同学的关系。因此学校生活是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一 部分。 1.从一元的以成绩为尺度衡量学生优异到多元考核衡量学生优异的转变 学校要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从压 力上来讲,学生可以分散学习压力,增加压力排解途径,从个人的心理调节能 力上来讲,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会更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抗击 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也会更强。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建议学校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 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 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 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 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三)社会 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社会地位的变 化,利益主体的分化及各种利益要求之间的冲突,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带来的个人利益得失,失业问题、腐败问题、治安问题 等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在一部分社会成员中会引发并积累起各种以紧张化 为特点的消极情绪,这种紧张化的社会心理,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城市 青少年,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投下阴影,譬如,过于激烈的竞争,信任的缺失 等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由于信任的缺失,导致很多青少 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困难不愿意同其他人沟通,不愿意把自己的秘密交 给不信任的人,他们宁愿将事情憋在心里,自己承受压力。在我们的访谈中, 就有一位女生表示,她之所以不选择通过学校设置的心理咨询室解决问题,就 是因为她觉得把自己的事情交给一个她不认识也不了解的老师,她不放心,她 根本就不信任心理辅导老师。因此,社会应该为青少年创造一方净土,一方充 满良性竞争的净土,一方充满自信与他信的净土。 (四)政策 1.教育政策上要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 我们的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压力过大,而这些压力的主要来源是 学习成绩。为什么在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多年后还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归根结底 还是我们教育政策的问题。应试教育决定了教育的评价方式是以分取人,因而 它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以考试为中心,大量的作业高负荷运作,严重影响了 学生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国家一再提出要“减负”,但“减负”之后便 是更多的负需要减,形成了减负、加负、减负的恶性循环,学生心理负荷的恶 性循环也是这个道理。同时,应试教育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必定是单一的、抽 象的、缺少实践性的,教学的方法也是机械的、呆板的。而素质教育处于做人 的需要、能力的培养,内容便丰富多彩起来,特别是在方式上更是提倡启发式, 提倡学生动手能力,提倡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 教育的基本观点,把尊重人、关心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 方方面面,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发展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将素质教育落到 实处,而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提高素质教育就要改变、提高教育观,首先应加 大教育制度的改革,改革教育的评价制度;其次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经常性地 培训;再次是坚持对这种活动应保持其长期性,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会成为 我们的一个中心的教育,成为一个全民的教育。 2.国家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应该加大投入 尤其是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投入,在调查的九个省市自治区中, 东中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中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室,然而在西部的省区中学 校的心理咨询室尚属空白。之所以在舆论宣传和经费上不能形成规模,就是因 为没有一个影响巨大、实力雄厚的机构和组织作为依托,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 视与资金的支持。“希望工程”之所以能搞得规模如此宏大,至今在挽救失学 儿童上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 机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因此,借鉴“希望工程”成 功的经验,国家应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注与投入,建立“心灵工程”。 让社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 时发现问题。加大投入改善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拥有健康 纯净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洁.略论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6(7). [3]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蓝皮书[J].检察风云,2006(8). [4]安宏智.浅析不容忽视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新课程,2007(6). [5]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8). [6]欧阳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7]胡宜华.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究[J].科技信息,2007(6). [8]杜萍,李其青.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封闭性调查分析[J].教育与改革,2007(1). [9]师保国,雷雳.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7 (10). [10]江光荣,柳珺珺,黎少游,段文婷.国内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 为研究,2004(4).

延伸阅读: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