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石花镇第四初级中学:姜艳华 近几年,我国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 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
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石花镇第四初级中学:姜艳华 近几年,我国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 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 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 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 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 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青少年包括不少家 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 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同时,教师、 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 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 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 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下面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心理障碍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是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冲 动可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调查中发现约有 35%的学生反映他们经 常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 ;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 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对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 得“懒”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 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青少年 抑郁征特征。 青少年这个特殊时期是人生的 “最困难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教育,令家长、老 师、社会头痛,这些都与其生理、心理特点有关。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是由于性意识觉 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往往是青少年对自 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而这些难以启齿的“成长烦 恼”问题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经常会使他们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又渴望交往 又害怕交往,又愿意交往又不知如何交往,甚至把异性交往认为“罪错”。医学研究表 明青少年时期,身体发展快,到青春期生长迅速,加上性成熟,内分泌旺盛,性烦恼, 性烦躁,往往通过“不受教”、“不听话”, “对着干”等极端方式表现出来。 2、学习压力问题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而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是个不争的事实。数、理、化、语、数、外、政、史、地、生门门是主课,这些功课的 学习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另外大量的考试、竞赛、“隐避”的方式进行排名 次、排座位等,这些都给那些成绩一般,想好而又无力取得更好成绩的大部分学生带来 无穷的压力。我们发现因为学习压力大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他们的思想压力 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 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而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这种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 家长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恰当的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 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十分“头痛”的常见问题。 3、人际交往的压力问题 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 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 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 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 甚至酿成大错.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 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 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4、不良信息的影响问题 互联网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信息联结起来,构成信息交换和分享文明的大平台,它 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吸收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 接受前卫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 圾信息,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 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 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 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 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 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 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 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 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 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育者往往不能 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 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 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 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 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 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 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 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 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 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 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 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 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 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 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 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 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 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 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 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政府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 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之中。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学 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考核办法要切实可行,有指导意义;要 建立健全学校的学生心理工作班子,加大心理工作在教育中的份量;要抓紧心理教师的 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工作效能高的心理工作队伍;要针对普遍性心 理问题,设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案,争取在现有条件下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 工作效能。 2、要积极探索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要阵地,影响家长重视子女心理健康问 题,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手段。它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缓解学校心理 健康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矛盾。 现实教学中学校往往把心理健康课看成所谓的“副课”,随便找一个“闲人”来带,并 经常有“正课”老师进行挤占,实际在中小学教学中“名存实亡”,极难保证教学质量。要 通过课程研讨、优质课观摩、课例评比等形式促进课程研究,尽快形成具有我区地方特 色的课程模式。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家长会、黑板报、墙报、广播、班团队活动等多 种形式,以及课堂渗透的方式,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浓厚的心育氛围,使学 生得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从实际出发,解决师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有的虽然有心理教师,但因为 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业务水平很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人事 部门要大力引进专业人员,配备到基层学校;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心育骨 干教师队伍。师训和相关业务部门要组织各级培训,全面提高心理健康师资水平。要充 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他们往往是学校的业务骨干,熟悉教育规律,懂得教育技能,并 有很强的学生工作经验,但需要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 使之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 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只有为青少年的成 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 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 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