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研究报告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研究报告!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有关的调查表明:“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 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目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 。 这些数据已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刻不容缓!

  (摘要)珠三角地区的民办教育在我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地区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更为严峻,根据珠三角地区中学生的当前实际情况,下面就我校中学生的一个心理问题个案对其成因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将是我的最大满足。

  2、持着疏远、冷漠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甚至遭受同学的讥笑与排斥→性格孤僻。

  3、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各科文化课基础很差、一无所长,因而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从而致使自己产生了对外界评价麻木、缺乏信心、悲观失望、郁郁寡欢、萎靡不振的严重心态→自卑心理严重。

  4、长长的头发遮眼蔽脸,而且将其弄的蓬松凌乱,把宽松的裤子(校服)改成小脚的紧身裤,带戒指、耳环,穿着肥大的上衣,对此行为乐之不疲→标新立异。

  1、该生八岁时父母离异,母子俩相依为命,他的母亲至今一直未再婚,属于单亲家庭。家庭不健全导致该生过早地接触痛苦,他在一种畸形的“自我保护”动机驱使下,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外界交流。对周围的人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漠。致使他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人际关系,在班上往往不受欢迎,甚至遭受同学的讥笑与排斥。逐渐形成了孤僻、自卑的不良心理。

  2、由于该生在母亲的百般宠爱、娇纵下,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他不愿把平时受到的挫折、失败、痛苦、悲伤倾诉给同学,而都郁结于心,因此过大的精神压力远远超过了他心理所能承受的能力。从而不能接受一些正常的批评、挫折,再加上紧张的人际关系,令他更加孤僻,更容易形成抑郁的心理,在此种状态下生活的他由此便产生并逐渐增强了自我封闭的意识和行为。

  1、社会各方面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关注与帮助不够,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群受到非正常思想的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讽刺和挖苦,甚至有些人持着歧视、排斥的心态,凡此种种因素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社会人群及相关部门对当前青少年受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以及残酷的竞争压力挟持而形成的一些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采取的措施乏力。

  1、因学生性格内向,家庭教育不健全,在父爱不足母爱过度的家庭中倍受宠爱、娇纵,一个自然人所具备的一些生存能力在其母亲的“博爱”浸泡中丧失了。由此引发的一些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未引起老师注意,从而忽视心理辅导。

  2、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心理研究缺乏体系,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未能形成立体攻势,心理教师匮乏对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1、该生是在初二年级下学期转来我校就读,智商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由于他不善言辞,再加上其性格孤僻、自卑心理较重的原因,所以给人展示的是一副面无表情、萎靡不振的脸孔,在老师面前从不多说话,课堂上沉默寡言,从来都不主动发言。

  2、该生身材瘦小,上身穿着很宽松、肥大的上衣,下身穿着紧身的裤子,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他的头发蓬松、凌乱、遮眼蔽脸,神态显得萎靡不振。刚刚转来的时候除其头发较长,未发现有其它不良现象。后发现其经常刻意摆弄他的发型和穿着,对于老师的教育,他的态度是批评接受,思想照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视自己的头发如命,而且很在乎自己的发型和穿着,其全部心思几乎都在他的头发和穿着上。通过和他沟通得知其目的:想通过与众不同的怪异装扮来改变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引起众人的关注、欣赏,从而求得心理平衡。

  1、建立良好、纯洁的人际关系。学校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也是塑造年青一代美好心灵的场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激励手段。师生关系良好,教育效果当然也就可能好,而由此创造的良好心理气氛是正常的学校生活所必须的心理环境。→赢得学生的心灵。

  2、充分利用家访这条绿色通道,和学生及家长进行零距离接触,深度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等情况。通过分析、筛选掌握的第一手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生的困惑及家长失误。→拉近与学生和家长的距离。

  3、向家长讲授有关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家庭教育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的效果,减少或避免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与家长探讨平时控制和转化其不良心理及行为的额度问题,适度满足个人要求。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通过家长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等对他心理素质产生直接影响。→帮其解脱不堪承受的家庭“保护”和母亲“关爱”。

  4、通过对学生坚韧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具有抗压,乐观的品质,通过“行为疗法”中的“模仿学习”、“自勇训练”、“厌恶疗法”等手段,利用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其不良行为,重塑个人形象。应用“角色转换法”,让其设身处地体验和感受健康心理指导下的活动带给自己的愉悦。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其了解孤僻和自卑对自己不利,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使其明白孤僻和自卑与不能快乐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肯定其自我改变的责任和能力,付诸行动。→建立新的认知系统。

  5、和谐性的培养。针对该生不善言辞、性格孤僻、自卑的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挖掘其长处给他创造条件,鼓励他积极参与并给他提供特殊的舞台展示“风采”。通过此平台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使之善于交往,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在轻松、和谐、友爱的人际环境中有效地解决他的心理异常问题。→消除自我封闭意识,改变自卑、孤僻、冷漠的心理。

  1、该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帮助辅导,心理状态基本正常;思想行为除偶尔有所反复;精神面貌同刚入校时相比已判若两人,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自信、阳光、活力、奋进的健康形象。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个案分析doc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