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纳入常规体检须防被滥用,浙江省拟在全国率先将心理健康体检纳入体检常规项目,强化特殊群体心理服务。5月29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浙江省精神卫生条例(草案)》的说明,该说明称,精神卫生工作是卫生健康工作中的一大短板,存在部门协调共商机制不完善、工作基础与服务能力薄弱、社区康复体系不健全、宣传教育普及工作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解决。
当前,我国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去年4月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目前有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城镇居民有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为10.3%。同时,城镇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并且,随着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很可能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
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尽管新的健康观念认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完全健康的人,但重视躯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有太多的人认为,即使心理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并非值得特别关注,只需通过休息、改变环境、自我调适等方式,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专门针对心理健康的服务机构和人员还十分欠缺,2017年4月,原国家卫计委就我国心理健康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透露目前我国心理治疗师仅5000余人,这显然难以满足需求。
通过立法,可以将这方面的投入变成法定职责,在法规的约束之下,心理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将日趋得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也有了行动指南。同时,立法也会让社会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促使用工单位依法维护职工心理健康权益。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后,就不再是可检可不检的项目,心理健康体检将因此得到普及,可以早发现和早治疗心理疾病。
但也要看到,心理健康问题虽然没有精神类疾病严重,同样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一个人假如被认为“心理有毛病”,其工作和生活很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隐私性很强,纳入常规体检后,这个隐私就很容易遭到泄露。因此,在将心理健康体检纳入常规体检项目的同时,还应该出台心理健康隐私保护措施。
尤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观性很强,对于同一人,两名医生的评估结果或许完全不同,这会给职场歧视留下可乘之机。不仅患有心理疾病的职工更容易因此受到排斥,而且对于非心理健康因素,用工单位也可以此为由排斥异己。此外,性别、学历等歧视,由于受到相关法规的制约而不敢公然进行,将来也可“借道”心理健康,使这些职场歧视更加隐蔽。因此,入职体检需谨慎纳入心理健康体检,若需纳入,则应出台防范措施,避免心理健康体检沦为职场歧视的新工具。
将心理健康体检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可谓利弊参半。对于有利的一面,当然应该尽量发挥,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应该受到重视,并提前做好预防。否则,这项举措就很可能误伤到一部分民众,导致其心理健康不仅得不到保障,反而平添一些烦恼和担忧。 罗志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