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高中生心理特点。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线%。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
7、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
8、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
9、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10、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学生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等。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若不能及时疏导,将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江汉大学新增2个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河海大学在“2012-2017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评估中跻身十强
邯郸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传达学习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就做好邯郸学院工作做出安排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2015级红柳基地班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
黎明职业大学信电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二党支部活动成果入选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
笃学笃行 致真致远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