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心理学可以说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心理学中很多问题枯燥难懂,备考的同学十分痛苦。为此小编给大家送福利啦!心理学常考的81个简答题汇总!
(1)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例如,把人脑比喻成一台电视机的话,意识是它所包含的全部节目内容,而注意就是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的过程,它决定着意识反映的哪些内容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简言之,意识是内容,注意是选择这个内容的动作)
(2)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答: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
答:(1)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注意的积极品质。
(2)注意的分散是由于某些刺激的干扰,不自觉地把注意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活动上,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答:(1)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2)联系:①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的初级(感性)阶段;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2)为了产生感觉,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感觉也在加强,即感受性也在加强。
(3)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会破坏感受系统的正常活动,太强或太弱的刺激量并不能被人觉察。
答:(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黑人的牙齿显得白)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先后对比现象。(吃了苦药之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
答:知觉恒常,是指在知觉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把知觉对象知觉为稳定不变的事物。主要表现有:
答: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识。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四种偏差:
(2)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对某一方面的品质形成的印象掩盖了其他品质的知觉。
(3)刻板印象:对社会各类人群所特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化、泛化的看法。
(4)近因效应:是指在时间上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2)不良影响: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不能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这个学生,让其好的品质掩盖了其不足的地方,不利于这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所有学生而言,这样也是不公平的,容易导致其他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觉得教师有偏见。
在对应分析材料时,可以分两大部分:主体的原因:(1)(2)(5)(6)材料的原因:(3)(4)
答: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他通过实验研究遗忘,并将实验的结果绘制成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这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此种学说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恐惧感、罪恶感总是被设法压抑。
(4)提取失败说。这种观点认为,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同化说(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我们新学到的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之前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答:(1)学习的程度。学习的程度分为低度、中度和过度学习三级。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答:(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分别加以思考的方法。例如,把领导的一长段讲话分解成几个要点。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方法。例如,把文章中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分类是按照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不同种类的思维方法。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例如,钢笔、铅笔、毛笔等各种笔虽然外观不同,但都可以写字。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答:(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必须明确的目的,否则就失去了问题解决的方向。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如洗碗、打绳结就不是问题解决。
按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②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逆向工作法: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思维定势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是促进还是阻碍,要看问题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
酝酿效应: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过段时间后可能会突然想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①智商低的人,创造力也低;②智商高的人,创造力可能高,也可能低;③高创造性的人必然有高于一般人的智商;④低创造性的人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的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冒险精神等。
(2)调控功能: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瓦解功能。
(3)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俗话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4)信号功能: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是一种非言语交际。人们可以通过表情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答:区别:(1)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情绪是原始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具有社会性。
(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答:(1)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的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例如“人逢喜事精神爽”。
答:(1)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对自己或他人言行的尊敬感或藐视。
(2)理智感。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发现问题时的惊奇感,分析问题时的怀疑感,解决问题时的愉快感等。
(3)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对优美自然风景的赞美。
答: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有意志参与的行动就称为意志行动。主要特征有:
(3)趋避斗争(一个想要,一个怕:既想做好事,又怕别人笑线)多种趋避斗争
(1)本我。又称生物我,体现了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本能冲动,按“快乐原则”行事。
(2)自我。又称现实我,在现实的可能和本我的非理性需要直接起调节作用,按“现实原则”行事。
(3)粘液质。安静稳重但缺乏生气,情感不易外露但体验深刻,自制力强,忍耐力高。内向。如:林冲
(4)抑郁质。情感体验深刻而细腻,主导心境容易消极抑郁,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内向。如:林黛玉
(3)相同的气质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
(2)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1)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知识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和经验的结晶。技能是人们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而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顺利完成获得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技能增加较快,二能力发展缓慢。
(2)二者互相依赖。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1)语言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中,如阅读、写作以及日常会线)数理逻辑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
(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如理解别人的行为或情绪。
49.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言语能力强,有的人空间能力占优势……请运用智力的相关原理说明这种差异现象。
操作的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的内在机制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
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而这种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同时也是心智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
原型操作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
③顺应:个体调节自身的内部结构,建立新的图式或调节原有图式,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
④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客观规律,采用有效手段,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答: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每一阶段都存在着一对矛盾或冲突,这些“心理危机”的出现是每个发展阶段的标志。面对危机感的压力,个体必须学会调整自己,使危机得以化解,从个体的人格得以发展。
(1)第四个阶段(6-12岁)属于小学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他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
(2)第五个阶段(12-20岁)属于中学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是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开始追溯自己的过去,设计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考虑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并见诸行动。因此,教师应与青少年学生多沟通、交流,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教育建议会帮助学生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
(1)前习俗水平: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2)习俗水平: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规范。
(3)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冲动型:反应快,但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高。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做反应,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同时型: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方式,同时考虑几个假设,并兼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继时型(系列型):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步只考虑一个假设,一环扣一环,直至最后把问题解决。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③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态度。
根据“耶基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与效率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强度一旦超过这个最佳水平,反而会对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研究还表明,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当学习任务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3)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教师或家长)的赞许或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青年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2)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前四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虽然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我们适应社会有重要意义,被称为“生长需要”。
对教学的启示: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72.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
74. 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1)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