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身处当今多元文化交错碰撞时代的大学生,会接收到多方面的关于性的信息,而现在正是大学生形成性心理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性心理会直接或间接的在人格完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吸收正确的性知识养成健康的性心理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而十分严肃的话题。
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成熟、性意识觉醒的时期,当前,大学生性观念也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些针对大学生性问题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性观念愈来愈开放,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都承认自己已经有了性的欲求或性经历。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年龄多在18岁至24岁之间,有了这种欲望极其正常的,本应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缺乏性的有关知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与性相关的健康危险,给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身心创伤。不少高校已逐渐将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引进了教育体系的内容,但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充分从传统性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性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多数性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问题教育”阶段,即有了“问题”、出了“事情”再教育还为时不晚的教育观点。
性心理健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良好的性认知。包括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正确认识性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例如,能了解性别特征的角色期待和性道德、性伦理等;了解性的解剖结构、性心理、性行为、性生殖以及避孕方面的知识;了解性的养生保健、性器官、性行为的卫生、性传播疾病、性功能障碍以及性偏离方面等的知识;熟悉男性美、女性美、形体美、心灵美及其相互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是正确的性态度。主要包括两性关系中保有自尊心,能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拥有社会责任感,对两性关系中的行为负责;相互尊重,在两性共同活动过程中既有相互合作,又能尊重对方;有分寸感,既能坦诚与异性交往,妥善处理友谊、爱情、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有所克制,不轻率、任性,也就是说既无性压抑,又无性放纵等等各方面的内容。
三是健康的性行为。主要包括性欲的满足建立在以爱情为基础的合法婚姻基础之上;性爱的满足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上,最重要的是建立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度上,从而达到灵与肉的交融;能消除损害性能力和性关系的诸如恐惧、羞耻、罪恶感等不良心理因素,具有享受性行为、调节性行为和控制性行为的能力,等等。
性心理健康是性健康的组成部分,作为科学意义上的性教育是从19世纪后期从欧美国家兴起的。美国是提倡性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性教育开始在美国普及,除了在医学院开设有关性的课程外,在其他一些院系也开设了性的课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家庭社会科学系、社会学系、学校教育卫生系、家庭经济教育系和成人教育系开设了12门有关性的课程。
近年来美国全体外科医生发出了促进性健康和对性行为负责的号召。这显示了对作为性健康一部分的有关亲属关系和大众关系的内容的重视。这个号召是多学科共同协作来推进科学的研究性健康、爱滋病和性传染疾病的防治的结果。这种协作的其中一个成果就是对性健康的定义:性健康不是局限于没有疾病或性功能障碍,也不是只对处于生殖年龄的人才重要。性健康包括有能力去理解和评估有关性行为的各种危险、责任、结果和冲突,并在恰当的候有能力节制自己。性健康包括能逃离性虐待和性歧视,个体有能力将性溶入到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得到快乐,在自己愿意的情况下养育下一代(Satcher, 2001)。
瑞典也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瑞典的性教育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性教育内容非常实用;教育时间比较早,从幼儿就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教育青年男女性别平等。瑞典的社会风气较好,瑞典男人缥娟被视为违法,妓女与红灯区看不见。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瑞典的性教育并没有导致如同人们先前所担忧的青少年会更加放纵及过早尝试性行为,相反青年人更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西方的性教育起步较早,特别是政府对性教育极其重视,2009年5月,在英国伦敦开了一个关于性健康方面的会议,其中涉及到“部长呼吁在各高校提高性健康服务水平”。教育部长Minister Sion Simon推动了各个高校性健康服务的最低水平,包括性传播感染的预防、进修学生的检查等。在一次来讨论高效性健康服务方面的全国会议上,Sion Simon作为报告代表说:“我们必须确保所有学校至少能提供基本服务,努力提高性健康服务的一般质量,最重要能够做到预防性措施。”
性,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禁区,然而对于大多数在禁锢与开放这个矛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神奇的领域。大学生入学年龄多在18岁至22岁,从生理上讲有了这种欲望极其正常,且目前存在着生理早熟却晚婚的现象,引起了当代大学生对性的不同认识,性不再是一个羞涩的话题。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性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内容,起步相对较晚。
2000年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性教育研究》课题组研究调查并成文了《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调查对比分析》。该文课题组通过2000年5~10月对全国14个省市的26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现状调查”,从异性化倾向、性成熟带来的情绪波动、性幻想与性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性行为带来的困扰、失恋的打击、性补偿的刺激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析。根据该报告,对大学生异化心理调查方面调查显示: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喜欢自己性别的69.8%,不喜欢的占8.8%,无所谓的占13.4%,未答或不详的占8.8%;对性生理带来的情绪波动调查显示:约有15.3%的男大学生由遗精,61.0%的女大学生由月经这样正常性生理成熟现象带来负面的性心理体验;对性幻想与性梦性状方面调查显示:在全部的调查对象中“经常有”性幻想的占4.0%,“偶尔有”的占61.7%,“从无”的占25.4%,其余为未答和不详。
2006年,黎桂芳,何萍对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与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的两个层次紧密有关。处于青春中期的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性生理上处于飞速发展成熟期,性心理处于性幻想期;处于青春后期的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性生理已经完全成熟稳定,性心理处于性向往期。应该通过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在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同时,为男女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使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的性心理能够正常发展成熟,降低异常性心理体验的发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该研究使得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内容更完善更丰富。
但是尽管这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停留在比较初期的阶段。2007年,陈家麟,毛春梅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盲点。2009年,为了解山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系列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山东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专家建议在高校建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被动转为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于教育模式而不是医疗模式,着眼于健康人格发展而不是满足于学生在校期间不出现问题,努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西方欧美国家较早地西方的性教育以及性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我们推进性教育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政府对这方面极其重视,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结构健全、体系完善,有较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是中国的民族特性以及特有的国情必须要求我们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综上分析,国内现阶段对大学生性新健康教育的研究描述性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最近几年,性心理健康的实证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多把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和大学生的性教育、性心理等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缺乏针对性。在未来,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发展这门学科的完善的理论体系,把性心理健康与性心理和性教育区分开来,最主要加强实证研究并且和理论研究联系起来,深入下去,真正为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