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第一中学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第一期研究公报,疫情来袭,为做好防控工作,广大学生开启了居家学习生活的新模式,青少年作为消极体验易感人群,容易受此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我们以昌邑市初中学生为样本,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云”家访、学生访谈、教师座谈,摸底诊断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状况,结果显示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三类典型问题:对疫情缺乏科学客观的认知导致心理恐慌;长期居家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居家生活时间延长给家庭带来不良影响。针对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在教育实践中探究出学校、家庭、学生多元全方位应对的四大策略:开展抗疫教育,消除疫情恐惧;立足家校共育,破解学习难题;解围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关注特殊群体,开展帮扶行动。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心理疏导,把各项教育策略抓实抓细抓到位,切实维护和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潍坊市昌邑市第一中学张晓芬主持的《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获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YZJ044),参与人有柏娜、王经华、杨璐、朱秀杰、袁艳梅、王晓光、曹淑珍、于燕婷。
研究期间,课题组编制心理状况调查问卷,使用互联网工具面向昌邑市初中学生开展了两轮线上调查。第一轮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1日-3月3日,以昌邑市峻青初中学生为样本来源,收到有效问卷688份;第二次调查时间为3月27日-29日,面向昌邑市初中学生获取大样本数据,共收到有效问卷5597份,七八九年级分别占比36.46%、32.71%、40.26%;男生占总数的47.18%,女生为52.82%;抗疫一线%。结合线上家访、学生个案访谈、教师会商座谈情况,诊断梳理出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并积极探讨制定相应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维护和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迟开学的通知;1月29日,教育部发起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号召;2月初山东各地陆续发布村居封闭式管理的通告。广大学生开启了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线上学习”的新模式,面对学习模式的的变化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和不确定性,初中生又作为消极体验易感人群,更容易受此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2月14日,《学习强国》推出“疫情期间个人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研究小组成员让部分初中生参与测试,通过研判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总指数、疫情心理健康详细分析报告,确定了“疫情居家时期初中生心理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的必要性。具体来说,确定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②贯彻落实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地方性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需要。
③基于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和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需要。
一是抗疫居家期间初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从学习、生活、心理三个维度研究初中生抗疫居家时期心理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典型问题;探究抗疫居家学习生活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二是疫情下促进居家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策略。在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抗疫居家时期开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研究主题和问题,遵循“发现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反馈验证措施效果”的基本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理论学习。查阅和研读关于疫情影响下人们心理健康的论著和文章,系统梳理疫情引发不良心理反应的理论问题,充分了解已有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举措研究。
二是调查研究。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运用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工具得出数据,结合多方调研,对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讨论与分析,梳理初中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研究抗疫居家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三是举措探究。对如何创建优良的抗疫居家生活学习环境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反思,从不同主体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对初中生抗疫居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策,争取为其他的地市中学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借鉴。
探究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需要掌握前人的研究文献,并在这些文献得出结论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数据探索、检验前人的理论观点并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因而,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四类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运用该方法收集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研读疫情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论文材料,对已有研究进行整理述评,为课题开展研究打下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综合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课题实施前期对学生进行《疫情期间个人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抗疫居家期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个别访谈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反馈信息,以便对课题的实施提供准确依据、对教育策略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行动总结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团队开展经验交流总结,明确不足,修正不足,使我们研究总结出的经验更完美、更科学,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论文,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四是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些同学如疫情严重地区(出现感染病例的周围),家人参加抗疫前线的,心理波动较大的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并进行心理辅导,课题组成员督导合作,反馈心理效果。
一是科学组建高绩效课题组。课题组全过程全方位统筹调度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组组长张晓芬对课题研究进行总负责,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促进内部协调和项目推进呈现,具体分工如下图。
二是注重专家引领指导。聘请华南理工大学宋广文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李朝旭副教授,昌邑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鲁新竹担任指导,对课题研究给予操作上的引领和具体实施建议,切实提高研究水平。
综合网络问卷数据分析和线上家访、学生个案访谈、教师会商座谈情况,诊断梳理出抗疫居家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心理恐慌。根据调研发现:疫情发生后,学生的心理一般是由“不在乎”发展为“恐慌”。居家抗疫一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56%同学们表示内心平静,随着疫情蔓延,二轮问卷调查结果则显示内心平静的学生比例下降至43.77%;51.46%的学生选择用“担心,害怕”来描述新冠肺炎疫情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28.98%的学生有焦虑的感受,部分同学甚至会感到恐惧、孤独、抑郁。
二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6.02%的学生表示担心疫情防控问题,其中46.75%的同学是因为担心自己或家人会被传染。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口罩与消毒用品紧张及医疗资源不足,网络上无法辨别真伪的疫情消息过过载,也都是造成恐慌的原因。43.69%同学表示抗疫居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会特别关注疫情信息,但对疫情及其防控缺乏科学客观全面认知。
疫情蔓延给初中生带来烦躁、易怒、担心、焦虑、害怕等情绪问题,并因此影响生活学习,表现为过多地关注查阅疫情信息,失眠、坐立不安,注意力涣散、无法专注做事,个别孩子会情绪失控、崩溃。
二是长期线上学习易产生学业情绪障碍。与家长、教师访谈发现,居家学习学生有烦躁、焦虑、懈怠等负面情绪表现,线上学习质量不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8.21%同学认为在线学习效果比正常在校上课要低,42.02%的同学表示自己的线上学习效果全科测试成绩是退步了,产生一定的学业担忧和压力;“延期开学,你是否担心学业受到影响?”有1160名中学生选择非常担心,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表现出来的学业担心更为强烈,占比38.97%,其次是八年级,年龄越低,担忧程度越低。超1/3的同学因迟迟不能开学感到焦虑,表示焦虑情绪有时会影响线%的同学希望尽早开学。
问及“影响居家学习效果的因素”,76.04%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律性差,54.98%的学生表示线的同学表示抵挡不了网络诱惑,还有同学认为家中干扰因素过多。
居家学习不同于在校学习,同学们长时间宅家独自学习,缺少教师监督,容易导致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分散,学习自主性差等问题。
三是居家生活时间拉长带来不良影响。调研发现,学生居家生活心理由最初的兴奋逐渐转向烦躁。居家防疫,生活行为受限,无法进行线下社交、朋友交流,宅在家中每天重复做着类似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居家不自由感、无力感,无聊、孤独、郁闷、压抑、烦躁等情绪问题呈现。二轮问卷中“居家无烦躁情绪”的人数比例只有24.88%,较于一轮问卷下降4个百分点。
防疫居家亲子相伴的时间增多,但亲子间的近距离相处也会打破舒适感,与家长长时间、小空间共处,由于观念、作息、行为等的代际差异,学生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致使亲子关系紧张。与父母矛盾的焦点主要有:60.18%的学生是因电子产品的使用,56.98%的同学是因学习的自律性和规范性问题,36.47%的学生是因生活方式不能被父母接受。16.88%的同学需要学校介入调解亲子矛盾。
研究还发现,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居家期间能够主动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调整心态,但仍有多方面的居家学习生活指导需求。
(1)开展防疫教育,消除疫情恐惧。一是科普病毒知识,科学认识和对待病毒,掌握科学防护常识。二是打造战疫微课程。基于“时政解读战疫教育价值引领”理念,梳理解读疫情活教材,联动线上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传递抗疫正能量。三是开展心理防疫教育。开发心理防疫系列主题班会,开通线上心理辅导,学校网站推送心理教育微课、心理防疫知识等;家长助力帮助学生缓解心理恐惧;学生自助学习心理调适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2)立足家校共育,破解学习难题。一是推出暖心快递活动。定期邮寄学习物资,保障同学们的学习需求。二是优化线上教学效果。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打造精细化课堂;统一周测评估反馈,灵活调整教学。三是指导居家学习。帮助学生全时段规划增强自律,营造安心的学习环境,制定并遵守网络使用规则。四是家长助学。开展亲子同听一节课活动;家长参与监督具体学习过程。五是开展学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用积极心态直面学习问题,增加学习动力,改变学习状态。
(3)解围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一是改善亲子相处。推送“积极增进了解,尝试换位思考”“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等宅出积极的亲子关系案例及建议,指导亲子相处;亲子双方共同提升家庭关系品质;家长深度陪伴,注重情感支持。二是开展亲子活动。亲子同读,亲子家书,亲子劳动,亲子运动,亲子约会,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拉近两代人的距离。三是开设家长课程。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群组,推送家庭教育文章,讨论教育方法与对策;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为初中生提供心理援助。
(4)关注特殊群体,开展帮扶行动。一是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子解决生活困难,实现网上学习。二是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实行学生导师包靠制,进行一对一的生活、学业、心理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三是辅导“学困生”。配对线上学业小伙伴,开设课后答疑解惑,确保其跟上教学进程。四是关注初三学生。对初三学生开展学业辅导、生涯规划、学习生活指导、居家心理辅导,助其顺利升学。
(1)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确保组织保障有力;统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各种活动经费充足;统筹整合教师培训资源,保障机制灵活有效等。
(2)强化教育部门引领,助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狠抓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解决其思想认识、理念更新和实践操作问题,切实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关注抗疫居家时期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云”教学效果下的学生身心状况。
学校始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聘请专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昌邑潍水学校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战“疫”新闻课程研究第一期成果公报
我的青春岁月中时时处处都有学生的影子,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母。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或如闪耀的钻石,或似璀璨的珍珠,或如芬芳...[详细]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详细]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详细]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凸显;自控力、自觉性有所发展但不显著;是非观念已形成,但很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很不稳定。这...[详细]
晚10点,xx同学筋疲力尽的躺在床上,感觉身体被掏空。终于做完了今天所有的作业,终于整理完所有的错题,终于预习完明天所有要学的课程。。...[详细]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