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业成就与人格形成。目前,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领域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对教师心理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全新的网络环境,如何加强教师对环境变化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与应用能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协调一致,保持全面发展的良好心理状态。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统一的完整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特质。

  心理健康标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在网络化时代,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第一,适应教师角色定位,热爱教师职业。网络时代人们具有更广泛的职业选择性,选择教师职业,就要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才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第二,适应网络环境变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工作、学生管理、教学环境都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迎接挑战与机遇。第三,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善于排解不良情绪。网络是开放性平台,各种社交软件广泛应用,使沟通更加便捷,也使得人际关系环境更为复杂,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维护和调适,调节和转移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境。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特征,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产生巨大冲击。教师知识结构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加深了教师的畏难情绪;教师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技能新技术发展的速度,使教师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多渠道性,使教师产生深层次的危机感。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事业需要。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承担着众多角色职责,需要具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优秀组织管理能力、卓越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自我调控能力、灵活角色转换能力等众多能力素质。一旦教师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心理冲突;教师多方位角色的转换错位,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教师心理调控能力不足,心理健康知识与疏导渠道的缺乏,也使其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疗。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爱我国教师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职业需要。教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环境变化、教育改革、职业竞争、生存压力、人际交往压力、身体健康压力、多元价值观冲击等各方面压力,如果心理素质欠佳,承受压力能力较差,就会产生自卑、不安、无助、抑郁、焦虑等消极负面情绪,呈现出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许多症状,严重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

  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构建以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为使命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要客观认识网络环境,恰当进行角色定位,树立教育新理念,激发教师心理潜能。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把握教育新理念,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激发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压力中看到自身优势,寻找发展动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获得社会支持,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威望,为教师创造一个融洽、温暖、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强教师的社会保障,改善教师的经济条件,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体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待人真挚诚恳,做事光明磊落,对教育满腔热情,忠诚于教育事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教师在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我人生境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心理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端正认识,维护教师形象,肯定自我地位。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防止心理失衡,客观看待网络有关教师信息,不能以偏概全。

  社会关爱、学校关怀、教师自爱,构建从社会、学校到教师自身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体系。社会方面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要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开辟教师心理咨询所或开通教师心理咨询热线等。学校方面要研究教师心理需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减少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要加强自身心理保健意识,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提高自身压力应对技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延伸阅读:

上一篇:新闻背景: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