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了解何为健康。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健康的理解不尽相同。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提出了一个三维的定义,就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健康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健康的内涵在不断地发展,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对健康的定义作了补充,提出健康还应包括道德健康,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作为医护人员,行医治病,不但要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也要为其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主要有:优生优育,进行科学胎教;抓住“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为儿童提供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端正家长的养育态度,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到青少年阶段,心理问题就又不一样了,常见问题主要有:青春期发育和性教育问题;帮助青少年度过“危机期”,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到中年后,随着角色越来越多,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有很大的改变,比如有:担负好自身角色,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量力而行,避免过多压力和超负荷工作;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
当慢慢变老,退出工作,子女离开身边,行动能力减弱,随着一切的改变,老年阶段又会面临不一样的心理问题。
首先就是要适应退休生活,享受老年生活。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自我价值感降低,情绪低落。对于这类老年人,要指导其把退休看作是生活历程的一部分;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培养和坚持各种兴趣爱好,做到老有所乐;保持必要的人际交往,积极投身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