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手册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手册!青 少 年 心 理 健 康 知 识 手 册 1 80 年代, 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 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 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 不能称

  青 少 年 心 理 健 康 知 识 手 册 1 80 年代, 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 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 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 不能称为健康。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 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文化知识及 社会经验的不足等,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 遇到更多的挫折,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 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少儿最容易诱发自杀。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 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 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 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更为严 重的是, 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0.9%, 曾做好自杀准备的 学生占4%。 通过国内大量调研资料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大敌。而我们的家 庭是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而恰恰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 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 重智轻德, 重身体锻炼轻心里保健的误区。 个别家庭, 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里需要, 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 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例如: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 ”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 后,成绩一降再降,一心想考重点高中的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 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 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 “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 焦虑症。这时,老师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 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为他减压。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 来。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中三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 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 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 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 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 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 这很有可能是强迫症的前兆,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这么做的原因, 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恋爱受挫 [个案] 瘦高、 文弱的小杨从初二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 买雪糕总是买两支, 2 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 展恋爱关系” ,同桌却说他“歪心眼” ,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拒绝后,小杨产生了强 迫性思维: “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 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 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 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学习障碍 [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 捺,把答案写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 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 [应对] 专家指出, 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 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 好像“懒惰的眼睛” ,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 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 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类似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想在此说明的是,对于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家教心态 可以理解。 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习要求超过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 度。并且,当孩子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考试没有考好)时, “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总 是更加责难孩子不认真,不努力,甚至打骂孩子。结果造成的恶果是:子女怕学习,行 为习惯也不好;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对老师的教育反感;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更是 一团糟。有些学生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家长最初的愿望背道 而驰。 那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关注和面对孩子的心里健康状况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因素一般来说,主要是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人格类型。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着重培养孩子六种能力远离心理疾病。 首先: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 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对自 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 全的个性。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 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 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其次: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 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一些孩子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分阶段的讲话或表 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还有些孩子不愿意讲自己的心理话,表达 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 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 3 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大人要帮他们在 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 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 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 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第三: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 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 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 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 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第四: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一些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眼 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 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 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乐” ,这 是我们培养青少年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五: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即使 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冲突,需要学会应 对的技巧和方法。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态度和办法,不知道从什么地 方着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 于抑郁、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 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 要讨论、要协商、要探讨、要尝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从遇到的问题 中解脱出来。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六: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磨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就会一 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 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自 律能力,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这既是为人之 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最后引用吴教授一句话: “让我们的青少年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 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这才是心理健康、社交健康;最后,非常重要的一 条就是道德健康。 ‘人’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互相支撑才能形 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道德、健全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等。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或者 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你这个人都站立不起来。 ” 4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中华职专心理健康月举办手抄报大赛评选活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