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3点,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 3 点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是拥有健康 人格的前提。下面准备了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 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
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 3 点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是拥有健康 人格的前提。下面准备了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 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 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 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 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 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 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 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 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 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 1 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 人相处。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 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 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 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 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 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 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 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 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 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 制。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 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 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 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 2 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 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 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 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 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 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 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 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 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 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 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 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 3 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 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 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 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 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 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 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 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 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 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 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 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 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 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 4 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 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 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 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 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 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 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