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马加爵事件”引起了全国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思考。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家,他们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在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这一代青少年当中,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健康心理是一些悲剧发生的潜在诱因,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异常行为,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出现了心理障碍,只是一味地责备。而潮汕人爱面子的特点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教育上,一些孩子在学校出现异常行为,学校反馈到家长时,一些家长还有意为孩子隐瞒,更不会想到让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辅导。
在汕头,很多家长把心理问题错认为是精神问题,结果不敢随便带孩子去接受心理健康测试,一般都要等到情况十分严重之后才会开始着急起来。专家认为孩子在出现情感困惑或碰到困难时,特别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适当接受心理治疗,对他们的人格健全十分重要。
近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汕头训练基地接受了一位初三学生的咨询。据这位男学生的家长介绍,孩子在初一级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家长怎么批评都不改。现在读初三了,五门成绩加起来才90分。
中心的纪汉平主任通过耐心与该学生交流,终于找到了这名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的症结。原来,他在初二上学期时喜欢上班里的一位女生,给她写了一张条子,心想那位女孩一定也会喜欢他,给他回个条子什么的,没想到对方不但不理他,还把事情告诉了父亲,她的父亲十分气愤,找到男孩臭骂了一顿。从此,男孩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影响,他对自己的能力及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产生了怀疑,从此失去信心,不想学习,让自己沉迷在网络之中。这时他的父母才发现孩子出现的转变是有原因的,如果当时不是一味责备他,而是多与他交流,发现问题并及早求教于心理医生,就不致于孩子的学业下降到这样的地步。
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业,也即是智力方面的培养,而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却没有重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对于孩子的人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据了解,到各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咨询的青少年中,最为集中的是孩子因为厌学而导致众多问题的出现,家长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问题,实际上很多小孩在一定年龄出现的这些现象都和小时候的感官剌激培养、社会行为规范培养有关系,如果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可以避免的。其实,“问题孩子”的背后很多与“问题父母”有关。
9岁的小女孩莹莹(化名)上一年级之后总是觉得不开心,不想去上学,而学校里的老师也多次向其父母反映,莹莹在学校里特别爱招惹人,对别人动手动脚,但却不肯让别人碰一下,即使别人是出于善意地碰她一下她都受不了,马上就向老师投诉,结果同学们都不想和她玩,她变得孤僻且多愁善感。
心理医生在对她及其父母进行了解之后发现,莹莹的早期感觉器官发育不好,这是其父母在小时候对莹莹的教育方式很不好造成的。原来,莹莹的爸爸因为做生意特别忙,经常不能回家,而她的妈妈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当她是自己最大的精神寄托,对她的溺爱无以复加,有求必应,使孩子感受不到在与人交流中的互动性,只知道要求别人做什么,只注意到自身的感受,却对别人的感受一无所知,以致出现了这些行为偏差。
不同的人对于突发意外的反应取决于自身应急反应的能力,有的人可能只是一时心理上受到影响,而有的人却会造成心灵创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心理调节,还会导致精神疾患。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环境的好转而越来越没有经受挫折的体验,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一旦他们碰到突如其来的事情,出现的反应将特别强烈,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小强(化名)从读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五年级之前一直当班长,到了五年级时老师在班里进行民主选举重选班干部,小强很害怕自己选不上没面子,在选举前拼命在班里拉选票,没想到最终还是没有选上,于是一直不去上课,不管父母老师如何劝说,他都听不进去,甚至让他仍回去当班长他也不要,因为他觉得自己已没脸再见班里的同学了。
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专家高镇松主任认为,小强出现的这种反应就是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一个方面,因为从小就处在受关注的地位,没有受过半点挫折,使他自视过高,从没想过自己会碰上挫折,以致没有接受失败的心理能力,这是适应性障碍的具体表现。
对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是否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行为上是否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否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了事。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青少年出于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
对于处在12至17岁青春期的很多孩子来说,一些偏激行为并不一定是心理出现问题,而是正常的生理反映。他们这时正面临着身体发育、异性幻想、学习压力三方面的困惑,学校和家长更加以疏导,这样才能正确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一位家长在一次心理咨询中告诉心理专家,他的孩子在QQ里与一位女孩子聊天聊得很投机,他一直想见一见这个女孩子。这位家长问专家,究竟是让他见这个女孩子还是不让他见,专家建议这位家长安排孩子和他的梦中小女孩见一见,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他们的想法往往是不切实际的,通过让他与QQ里的女孩一起面对现实之后,可以教育他现实与想像是有差距这个道理,比阻止他与女孩见面更能起到好的作用。(编辑: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