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医生是一名基层医生,2007年,专科毕业的他和同学一起来到某乡镇卫生所就职。医院里的医疗工作者不多,大多是普通专科和本科毕业,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低,临床经验少,平时学习和进修机会也相对较少。由于医院等级较低、患者少,导致李医生接触疑难杂症的机会小。
几年后,李医生和他的同学开始面临着一个问题——职称评定。“我们在职称评审中相对于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明显处于劣势,我们在基层医院,没有科研能力,就写论文这一条都很难达到,更何况其他的呢。” 原来基层和二级以上医院高级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基本相同,没有充分体现各层级的特点,这让李医生和同事们纷纷抱怨起来。
现行的薪酬体系与职称挂钩,薪酬和退休后待遇紧密相关,职称低、晋升难反过来又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报酬待遇,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医疗水平的提高。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职称低、晋升难的现象。
职称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了李医生和同事们的薪资待遇和个人发展,他的同学毅然离开了奋斗了几年的医疗岗位,辞职去了一家药企,做起了医药代表,薪资也随之水涨船高。李医生陷入了两难,到底是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做着自己喜欢的医疗行业,还是选择辞职另寻他路呢!
事实上,李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基层医生面临的问题,基层医生的职称评定,到底该如何做到“公平”、“合理”呢?
2015 至2016 年,江苏省相继出台文件,彻底改变了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做法。
首先是突破“唯学历”标准,大专学历可以正常晋升社区卫生副高职称,中专学历可破格晋升;其次取消外语要求基层卫生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不再需要职称外语合格证书;淡化论文要求,对基层卫生人员只要求有 1 篇正式发表的专业论文,其他文章可以是会议交流或市级刊物的文章;突出岗位业绩能力的评价,要求医生提交住院病案,真实反映其实际能力和临床工作量;降低考核成绩要求,基层卫生人员申报社区卫生高级职称,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合格线分。
该政策出台后,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申报高级职称的人数逐年增加,取得高级职称人数已由 2004年的131人,增长到2017年的2840人。截至 2017 年,江苏省已有 12186 人取得了社区卫生高级职称资格。
李医生感概:“这几年基层职称制度的改革让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也留住了骨干人才。”
针对以往基层卫生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激励导向作用,使职称评审标准更接地气,福建省实行注重实际、分层分类和“定向评审定向使用”的做法,改革了基层高级职称评审办法。
首先,克服以往职称评审存在“重论文、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实绩”的倾向。调整学历要求,允许具有相应专业中专或中职学历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申报基层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不再将学术论文、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作为评价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硬性指标。
其次,解决以往职称评审“干评两张皮”的问题。提出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技术能力要求,并明确申报对象每年须完成的工作量。将申报对象任期内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题报告等作为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
此外,健全评审体系。对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与卫生系列职称评审分开组织实施,单独组建基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委库,成立单独的评审委员会。并强化年度考核及医德考评。引导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资料显示,2016、2017 两年组织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荐上报的 1047 人进行分级评审,817 人通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通过率为 78%。
2017年起,地处北方的天津市也建立了基层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新机制,单独建立了评价标准。
首先,突出基层人员的职业特点,重点评价职业素养、医德医风、临床能力、实践经验以及服务质量,增加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疗、承担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居民综合性健康管理的考察。
同样淡化科研论文要求,将与实践相关的医学文书、专业资料纳入评价要素,鼓励技术人员将精力多放在日常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等专业材料的总结提炼上。不将外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作为基层卫生职称申报条件。
对相对偏远和艰苦的乡镇、村医疗机构,天津市进一步放宽中、高级职称结构比例,鼓励
河北、山东等其他省份也相继出台政策,遵循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着手探索和实施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职称评定的标准松绑了,很多人开始质疑基层医生职称的含金量。——不考英语、不考计算机,不做科研、学历还低,这能保证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质量吗?基层医生对于医学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的储备越来越少,虽然有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的机会,但与大医院医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对此,有些医生认为,基层医院应该提高医生的薪资待遇,引进优秀的人才,强基层,加快基层卫生行业的发展,再逐步改善医生的职称评审制度,使之更加合理。
也有一些医生认为,老百姓看中的医生是否能够把病治好,解决病痛才是关键!至于医生发多少文章、会不会英语,患者是不关心的。
而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基层医院能够看到更多有质量的患者,基层医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他们也在逐步转变观念,评职称是一方面,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是一方面,二者最好兼得。
拿到职称的李医生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做支撑,就算给了一个副高的职称,也不能与岗位相匹配。”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公平或者不公平,按照这个思路中学自己没学好没上好大学,现在想和好大学的毕业生一个待遇?那成绩好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当然每个大学都有例外 你也可以当差一点大学的例外啊 基层也有能力出众晋升快的 相对竞争还小 咋不说这也是优势呢
当然对整体能力有影响。打个比方声明毫无歧视之意。残疾人的整体能力比非残疾人就是弱,要不怎么是弱视群体,有种种制度保护。外语,计算机是工具与国外及信息社会联系不可或缺。当然要看层面,一个大师级不懂外语计算机难以为继,一个乡村大夫要求外语计算机就有些过,有更好,没有也不会有多大影响。看病要分层,分类,分级,能力也一样,看再那里体现能力,那里需要你的能力。
英语和计算机技术不是做医生的必备技能。应该说是一种附加能力。从这一点上说,医生的薪酬与职称挂钩完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