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职称

  中医内科职称,4.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是:( )

  A.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 B.痢下鲜紫脓血 C.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 D.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

  7.猝然心痛如绞,喘不得卧,手足不温,冷汗自出,面色百,脉沉细。其治疗最佳方药是:( )

  A.柴胡桂枝干姜汤 B.白虎加桂枝汤 C.柴胡截疟饮 D.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A.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B.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C. 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D.滋阴清肺,化痰止咳。

  10.寒哮病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声低气短难续,寒痰内盛,痰液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当标本同治。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11.支饮内伏,复感风寒而喘咳,咳吐稀涎多泡沫,恶寒无汗,治宜选用何方?( )

  13.呼吸浅促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心慌,汗出,形寒,面色晦暗,唇绀,舌暗紫,舌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其治法应是:( )

  A.温肾健脾,化瘀利水 B.化痰祛瘀,降气平喘 C.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D.健脾益气,化痰平喘

  15.李某,男,58岁,胸痛剧烈反复发作已五年,疼痛发作时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痛引左侧肩背及左上臂内侧,日久不愈,胸闷气短,心悸,舌质暗红并有瘀斑,舌苔薄,脉弦涩,其治法宜用:( )

  A.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B.散寒活血,宜痹通阳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A.发病后两周或至1个月以内 B.发病两周或1个月以后 C.发病后三天以内 D.发病一周以内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C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D.舌淡,脉弦细

  20.癎病休止期频频发作,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证属:( )

  23.腹部胀痛拒按,烦渴引饮,潮热汗出,大便溏滞不爽或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宜:( )

  A.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C.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D.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24.呕吐时作,因饮食不慎而加重,食入难化,胸脘痞闷,不思饮食,面白少华,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舌质淡,舌苔白滑,脉虚,治宜:( )

  A.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B.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C.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D.滋养胃阴,和胃降逆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27.黄疸初起,白睛微黄,小便黄,脘腹满闷,纳差泛恶,伴恶寒发热,头身重痛,困倦乏力,舌苔薄腻微黄,脉浮弦或弦数,此属阳黄证的:( )

  A.由上而下,继及全身 B.肿处皮肤绷紧光亮 C.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起复 D. 按之凹陷即起

  29.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腰膝酸软,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宜:( )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B.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C.补脾摄血 D.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他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E.桑白皮汤 B.小青龙汤 C.越婢加半夏汤 D.射干麻黄汤 E.小青龙加石膏汤

  A.声低息短,动则加重 B.喘促持续不已 C.肢冷汗出,血压骤降 D.心慌心悸,面青唇紫 E.头晕目眩

  4.“肺体属金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博之火自内攻之则鸣”并非出自以下论著:

  A.《景岳全书》 B.《医学心悟》 C.《河间六书》 D.《医学三字经》 E.《丹溪心法》

  A.多以甘温补脾法 B.多以甘淡补脾法 C.补脾不宜壅滞 D.用苦寒降火之品宜中病即止 E.禁用苦寒药

  A.小便频急 B.淋漓不尽 C.尿道涩痛 D.小腹拘急,痛引腰腹 E.口干口苦

  10.鼓胀邪实中要辨气滞、瘀血、水饮的的性质,以下哪些不是水饮为主的鼓胀特征?

  C.腹胀大,内有症积疼痛,外有赤丝血缕 D.全身皆肿,来势迅速,伴恶寒、发热 E.寒热往来

  A.辨疼痛轻重 B.辨疼痛性质 C.辨部位 D.辨虚实 E.辨其影响的因素

  A.脾失健运 ,中气下陷害 B.外感时邪,内传于里 C.饮食不节,肠胃受伤 D.情志失调,气滞血瘀 E.阳气素虚,脏腑失煦

  A.羌活胜湿汤 B.芎芷石膏汤 C.川芎茶调散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小柴胡汤

  A.导痰汤 B.三子养亲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参苓白术散 E.补中益气汤

  A.心悸,胸闷痞满 B.下肢浮肿 C.形寒肢冷 D.眩晕恶心 E.口苦口干

  18.高血压病患者,诉头晕耳鸣,头痛而胀,烦劳情绪不畅时加重,腰膝酸软,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证属风阳上扰 B.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C.方选天麻钩藤饮 D.方选龙胆泻肝汤 E.方选当归龙荟丸

  A.龙骨、牡蛎、代赭石 B.龟板、白芍、玄参、天冬 C.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 D.钩藤、菊花 E.石决明

  A.午后或夜晚发热为主 B.口干咽燥而不多饮 C.躯干或四肢有固定痛处 D.面色萎黄或晦暗 E.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

  2.通常把以 为主,多饮症状突出者称为上消;以 为主,多食症状突出者,称为中消;以 为主,多尿症状突出者,称为下消。

  1.“治脏腑如相”之意是指外感病证的治疗要注意调理失常的脏腑功能。而调理之法当顺脏腑阴阳升降之性。( )

  2.喘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体现在治疗上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 )

  5.中风病临床按脑髓神机受损的程度与有无神识昏蒙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病类。( )

  6.黄疸主症是目黄、身黄、尿黄。以身黄为主。因为身黄是出现最早、消退最晚而最易发现的指征之一。( )

  9.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1个月遗精1~2次,次日并无不适,属于生理现象。( )

  病史:3天前外出进餐后次日早上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腹部疼痛, 以脐周为主频频临厕,日行十多次,大便量少,伴有赤白粘液,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大便有脓细胞等。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病史:8月前因车祸被摩托车压过腹部后,经常出现脐腹针刺样疼痛,经B超、CT以及腹部平片检查未发现异常,后经服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见明显好转,近周来上症加重,而求中医治疗来院就诊。入院症见:脐腹刺痛,拒按,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病史:诉近年炒股,由于股市行情变化莫测,股价猛跌,心情不畅急躁易怒,夜不成眠,服西药安定片,可睡数小时,次日神魂颠倒,头痛目赤,头部烘热。日久口干口苦,食不知味,大便秘结,胸闷胁胀。于3月18日求治于中医。现在症见:心情不畅,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头痛目赤,头部烘热,胸闷胁痛,时呕恶吞酸,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1.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若咳与嗽分别言之,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痰声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3.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为呕吐。

  4.痹病指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机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5.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则有痉挛超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分析:饮食不洁,胃肠受损,湿热之邪由表入里,故见发热恶寒,头痛;湿热壅滞肠间,与肠中气血搏结,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损,腐败化为脓血则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口干口苦,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结肠中之象。

  方药:芍药汤加减:黄芩10g 芍药15g 炙甘草6g 黄连10g 大黄10g 槟榔10g 当归10g 木香5g(后下) 每日1剂,水煎服。

  分析:根据患者出现脐腹部位疼痛8个月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腹痛。由于患者因外伤后致病,出现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此乃属瘀血阻滞之证。由于瘀血阻滞腹内脏腑经络,故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瘀血属有形之实邪,故腹痛拒按。舌质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蒲黄10g 五灵脂10g 没药6g 当归12g 川芎10g 延胡索10g 赤芍10g 小回香10g 肉桂2g(另焗) 干姜5g 水煎服。

  分析:病者心情不畅,急躁易怒,神魂颠倒,胸胁胀痛等症;并有炒股失败,有思想郁愤等情志内伤史。符合郁病的诊断。由于炒股时心情紧张,失败后情绪郁愤,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内郁,疏泄失度,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肝火上炎,循肝脉上行,则头痛目赤,头部烘热;肝火扰乱心神,则失眠,神魂颠倒;肝火横逆犯胃,则呕恶吞酸,口苦,食欲不振;肝火灼津,则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