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仍延续话题作文”各科高级教师评说高考试题?昨天,在高考2中考场,只有一位考生选择全国考卷,所以只能给他一个人办个个人专场了。
今年数学题,从题型上看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还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类。但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例如今年的应用题考的是“计算程序”问题,既考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科技的发展。
北京汇文中学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师谢达鸿认为,试题倾向于应用,和实际联系紧密。如立体几何,给出了学生一个不规范的几何体,又给出一个估计的公式,让考生证明一下它和精确公式的差距,既结合了数学的严紧性,又联系了实际生活。
北京二中高三数学高级教师吴祈瑛认为,今年由北京市单独命题的考卷,基本上沿用了1993年以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思路,具备选拔优秀学生的功能,同时对指导高中教学、遏制题海战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稍感不足的是,选择题的难度过大,使很多学生来不及思考。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成为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北京市汇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马复华认为,这几年的作文题全都是话题作文,今年的话题好在新鲜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世界杯谈起,较好地解决了限制度的问题。
西城区教研中心的尹宗禹老师认为,今年的“规则”与去年的“诚信”成为几十年高考作文首次出现的姊妹篇,对学校教育、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会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他认为,今年高考所给的材料有三个观点:一是要遵守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第二个是反面观点,不守规则的人,有的时候占了便宜,守规则的人反倒吃了亏。第三个观点是规则可以改变的。“在对规则的认识和看法上,学生有的写,有话可说。”
今年是北京市实行3+X综合考试的第一年。北京市汇文中学政治老师张志萍认为,今年文综的考题时代感很强,紧密贴近实际,预想的热点问题没那么热,倒是对实践知识的考察更明显一些。
张老师认为,总的说来,试题难易程度相当,考察了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如考了“岳阳楼记”一文的哲学原理。“考题对今后的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一些。学生应重视今后知识面的广度以及学科之间的联接。”
历史老师段明艳说,试题中历史占110分左右,“丝绸之路”等题都是在意料之中的知识点,历史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处理能力。
地理老师于敏霞认为地理首次被列为高考考试科目,分数为85分左右,题出得很活,表面来看知识都是学生们熟悉的,但要答准确和全面却不容易,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有一道题给出欧盟货币证券交易的具体情景,要求考生按照时区测算出什么时候开门。地理图形题也表现出灵活的特点,要求考生按照经纬线判断出地理位置,这道题就占去了27分。
另外于老师还指出,她发现考生们普遍对选择题不够重视,其实每道选择题4分,也不可忽略。
考完文综后,部分考生认为题量很大,并且出现了一些偏题和怪题,如“古代的葱岭,现在在哪个城市附近?”一题,考生答起来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北京市二中物理组教师陈雯认为,整个理综试卷没有出现特容易和特难的题型。“一眼就看出答案的题型没有了。学生虽然对题型很面熟但也要稍动脑筋才能答出来。”比如周期率、溶液的质量分数、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都是传统的基础题。
生物试题虽然只占理综试卷300分中的60分,但题型紧跟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克隆、转基因、环保等这些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都搬上了今年的试卷,让学生感到了新奇。
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今年理综的题量比较大,原来2个小时27道题,今年2个半小时增加到30多道题。据陈雯介绍,她监考的考场没有一个学生全部将试卷答完的。
英语老师们普遍反映,题目比较新,但是作文写好不容易,听力试题语音质量比较好,但是11段材料比较多,这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北京七中英语组的魏老师认为,在单选中,以前对语法的考察比较全面,现在对词汇的考察加重了,有7、8道题,和上海的考题考法有点像。阅读题篇幅比较长,但和平时的练习没有太大出入。题材比较新,例如有一道阅读题选了4幅图画,有的题将广告题材引入了考题。
今年的写作题为5幅有关野外生存训练全过程的图画,要求考生以日记的形式,根据画面写英文。现场老师普遍反映,这道考题考生写起来,可能会把各个过程都照顾到,但是容易写得比较“杂”,看不出重点。要写出逻辑性比较强、重点突出、文理顺畅的文章,真的不太容易。(张珂/摄杜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