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副主任医师家中猝死离世前做了一天手术

  45岁副主任医师家中猝死离世前做了一天手术。中安在线日凌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明被发现猝死家中,年仅45岁。公开资料显示,杨明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是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尤其擅长头颈,乳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当日凌晨,最先发现杨明出事的是杨明妻子,当时杨明已经浑身青紫。由于家离单位很近,杨明被立即送到医院抢救,蚌医附院整个肿瘤外科甚至整个医院都出动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抢救成功。9月21日10时,杨明被宣布临床死亡。据杨明同事介绍,杨明20号做了一天的手术,怀疑是感染性心肌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导致猝死。据了解,杨明平时身体健康的,热爱骑行,上周还从蚌埠骑行到南京。

  3月2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科闫润栀医生,持续1个小时抢救患者后,自己再也没有起来,年仅28岁。

  3月8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女医生蓉英,夜班后不幸猝死,年仅28岁。5月15日,福建某医院一名外科医生邓荣文,运动后突感身体不适,心脏骤停,随即被送往医院,年金26岁这都是今年发生的医生猝死事件。近年来,医生过劳、猝死事件频发。工作压力,加上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紊乱,让医生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猝死”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发作,只有当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成为常态,“隐患”才可能被引爆。有人总结:广告人员、医务人员、媒体工作者、警察、运动员属于猝死高发人群。除了较为剧烈的运动,持续6个月的疲劳就可能进入导致或者是引爆“隐患”的时段。所以,很多猝死属于过劳死或者运动死,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这些年猝死的年龄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其实,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其实在很多人猝死之前都是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反应的,这个反应是最容易被我们感觉的到,也是最为感知的疾病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虽然猝死如此凶猛,却并不是完全无法挽救。专家表示,猝死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为抢救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间内,如果给病人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的生命是极有可能被挽回的。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北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收26万被开除党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