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妇女,闭经3个月,宫底脐下2指,不规则出血1周,咳血3天,今日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血压下降,查: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均(+),有移动浊音,尿妊娠试验(+),诊断是(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5:性葡萄胎;
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部位,具有恶性肿瘤行为。多发生于葡萄胎术后6个月内,早期表现为局部直接蔓延,部分病例亦可经血行播散转移至肺及其他器官。
1.病理特点
有绒毛结构存在,细胞高度增生伴分化不良,组织有出血坏死。
2.临床表现
葡萄胎术后半年内流血,早期可仅表现为子宫仍大于正常;若穿破子宫肌层可出现内出血症状及体征,或盆腔包块(阔韧带内血肿)等。若有阻道及肺转移亦可发现有紫蓝色转移结节及咯血等肺转移灶的相应症状体征。
3.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葡萄胎术后半年内出血、子宫长大等。
(2)HCG监测:葡萄胎术后8周连续测定β~HCG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或下降后又上升。
(3)B超检查:子宫肌壁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光团,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样病灶(肌壁内转移灶)。
(4)其他部位转移灶:X线胸片见双肺有转移灶。
根据以上几点即可确立诊断。若作手术切除子宫肌壁转移灶或子宫外转移灶,病理检查见绒毛退变痕迹可确诊。
4.治疗
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尤其是性葡萄胎,化疗几乎完全替代了手术,但手术治疗在控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切除或耐药病灶方面仍占重要地位。
(1)化疗:所用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更生毒素(KSM)、氨甲蝶呤(MTX)、环磷酰胺(CTX)等。用药方案选择:低度通常用单药治疗(5-FU,MTX);中度、高度宜用联合化疗(5-FU+KSM),(MTX+KSM+CTX);耐药病例则用EMA-CO方案。停药指征:化疗需持续到症状体征消失,HCG每周测定一次,连续3次在正常范围内,再巩固2个疗程,随访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2)手术: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手术范围主张行子宫全切及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术。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必须切除子宫时,视情况决定保留卵巢与否。
5.预后及随访
预后较绒癌好,多数可用化疗治愈并保留生育能力。应严密随访2~3年,1年内每月一次,1年后每3月一次,3年后每年一次至5年。内容同葡萄胎。
☆☆☆☆☆考点3:葡萄胎的治疗及随访;
1.治疗
(1)清除宫腔内容物:可行吸刮术,待葡萄胎组织大部分吸出、子宫明显缩小后改用刮匙轻柔刮宫。因子宫大而软,手术时出血较多,易穿孔,应在手术室内进行并做输液、备血准备。子宫小于妊娠12周可以一次刮净,大于妊娠12周或术中感到一次刮净有困难时可于一周后行第二次刮宫。刮出物送组织学检查。
(2)卵巢黄素化囊肿的处理:囊肿在清除宫腔内容物后会自行消退,一般不需处理。急性扭转时行超声或腹腔镜下穿刺吸液,扭转时间长发生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3)预防性化疗:对具有高危因素和随访困难的葡萄胎患者可给予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或放线菌素-D单-药化疗-疗程。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作预防性化疗。
(4)子宫切除术:常规处理,对于年龄大于40岁,有高危因素、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卵巢。
2.随访
(1)HCG定量测定,葡萄胎排空后每周一次,直至降低至正常水平。随后3个月内仍每周一次,此后3个月每2周一次,然后每个月一次持续至少半年。如第二年未怀孕,可每半年一次,共随访2年。
(2)注意月经是否规则,有无异常流血、咳嗽、咯血及其他转移灶症状,并作妇科检查。选择一定间隔作盆腔B型超声,必要时X线胸片检查也可重复进行。
葡萄胎随访期间必须严格避孕一年,首选,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以免穿孔或混淆子宫出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