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病毒作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6:干扰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功能及NK细胞;
非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干扰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
1.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休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干扰素的作用特点:①间接性:通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病毒。②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作用。③种属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④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病毒扩散。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活化NK细胞,促进细胞MHC抗原的表达等;此外干扰素还能直接肿瘤细胞的生长。
2.NK细胞
NK细胞能非杀伤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感染早期,抗病毒性免疫应答尚未形成之前发挥重要的作用。NK细胞的杀伤过程不受MHC,不依赖抗体,对靶细胞的杀伤也无性。
具有抗病毒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