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参与旁途径的活化(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5:补体激活的调节;
1.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生物活性物质极不稳定,易发生自行衰变,成为补体激活过程中的自控机制。
2.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
(1)C1物:能与活化C1中的C1s结合,使其酯酶活性。C1物缺陷可引起人类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2)C4结合蛋白:能与C4b结合,辅助I因子裂解液相中的C4b;竞争C2和C4b的结合,经典途径C3酶(C4b2b)形成;从C4b2b中解离置换C2b,加速经典途径C3酶衰变失活。
(3)H因子:能与C3b结合,辅助I因子裂解液相中的C3b;竞争B因子对C3b的结合,替代途径C3酶(C3bBb)形成;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片段,促进替代途径C3酶衰变失活。
(4)I因子: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在C4bp、H因子和膜辅助因子蛋白等调节因子协同作用下,能使C4b和C3b裂解失活,从而对经典的替代途径C3酶的形成产生作用。I因子缺陷可使患者反复发生细菌染。
(5)S蛋白:又称攻膜复合特因子,能干扰C5b67复合物与细胞膜结合,从而膜复合物(C5b6789)形成,细胞不受损伤。
(6)过敏毒素灭活因子:即血清羧肽酶N,可去除C3a、C4a和C5a羧基末端的精氨酸残基,使之过敏毒素活性。
(7)膜辅因子蛋白(MCP):广泛分布于血细胞和其他细胞表面,为单链穿膜糖蛋白。它能上述细胞表面结合的C4b/C3b作用,协助I因子将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结合的C4b/C3b裂解灭活,正常自身细胞免遭补体激活介导的损伤。
(8)促衰变因子(DAF):分布与膜辅助因子蛋白相同,为单链穿膜蛋白。其主要作用是:①可竞争B因子与C3b结合,替代途径的C3酶形成;②能从C4b2b和C3bBb复合物中快速解离C2b和Bb,使瞬间形成的C3酶立即自发衰变,正常组织细胞不会由于补体激活而被溶解。
(9)同种因子(HRF):又称C8结合蛋白(C8bp),广泛分布于正各种血细胞表面,能与C8结合,可C9对C8的聚合,膜复合物(C5b6789)形成,以补体激活时周围正常自身组织细胞不被溶解。由于C8bp与C8的结合有严格种属性,因此称其为同种因子。
☆☆☆☆☆考点1: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1.补体系统的概念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及体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及一组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表面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
2.补体系统的组成
根据功能可将补体系统30多种蛋白分为3类:
(1)固有成分
指参与补体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①经典途径的C1、C4、C2;②MBL途径的MBL和丝氨酸蛋白酶;③旁途径的B因子、D因子;④共同末端通的C3、C5、C6、C7、C8和C9。
(2)调控补体活化的蛋白,其中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中的可溶性蛋白有C1物、C4结合蛋白、H因子、I因子、S蛋白和血清羧肽酶等;存在于细胞表面,属于膜结合蛋白的有膜辅助因子蛋白、促衰变因子和同种因子等。
(3)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各种受体,如C1q受体、C3b/C4b受体,H因子受体和C3a/C5a受体等。生理条件下,绝大多数补体固有成分均以酶原或非活化形式存在,只有被某些物质激活后,补体各固有成分才能按一定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多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而增加。补体固有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以C1量最大,D因子量最小。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通常56℃作用30分钟即被灭活,在0~10℃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天,故应保存在-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