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小儿营养性贫血时肝脾肿大多由于( )。

  1岁小儿营养性贫血时肝脾肿大多由于(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1‘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1.胚胎期造血
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最后在骨髓。因而形成3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
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之后在中胚叶组织中出现广泛的原始造血成分,其中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在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2)肝造血期
在胚胎2个月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肝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至胎儿期6个月后,肝造血逐渐减退。
(3)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时骨髓腔发育已初具规模,但其造血功能在第6个月之后才逐渐稳定,并成为造血的主要器官,出和2~5周后骨髓成为惟一的造血场所。
2.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所有的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儿童期时脂肪组织(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因此到了年长儿和期红骨髓仅限于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和肩胛骨,但黄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小,如果造血需要增加,就出现髓外造血。
(2)骨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末稍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矫正后正常骨髓造血可恢复。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呼吸的肋骨骨折

下一篇:某男性患者,26岁,有不洁史及吸(注射)毒品史。因近半年来体重下降,腹泻、发烧,反复发生口腔真菌感染而入院治疗。被怀疑为AIDS 该患者最具潜在传染的分泌物和体液是(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