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6:肛瘘;
1.概念
肛瘘是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
2.分类
(1)按瘘管高低分类:
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商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2)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
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瘘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
经肛管括约肌型: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
肛管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瘘,少见,约占4%。
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1%。这类肛瘘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3.诊断
(1)在周围发现有外瘘口,并不断有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
(2)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3)由于分泌物的刺激,部潮湿、痛痒,有时形成湿疹。
(4)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颤、乏力等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是肛瘘的临床特点。
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数目及与的关系对诊断肛瘘很有帮助;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
Goodsall规律:在中间划一横线,若外口在横线后方,瘘管常是弯形,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处;若外口在横线前方,瘘管常是直形,内口常在附近的肛窦上。外口在肛缘附近,一般为括约肌间瘘;距离肛缘较远,则为经括约肌瘘。若瘘管较低,自外口向方向可触及索条样瘘管。
女性,3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