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8岁,双髋关节疼痛4年,加重5个月,跛行,4年前,因患角膜炎有长期服用激素史,其诊断是( )。

  男,48岁,双髋关节疼痛4年,加重5个月,跛行,4年前,因患角膜炎有长期服用激素史,其诊断是(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及其临床表现、临床检查;
溶血性金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如疖、痈。细菌进入血循环成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发病前往往有外伤史;好发部位为长骺端,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性包壳。
1.临床表现
儿童多见,好发于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其次为肱骨和髂骨。发病前常有外伤史。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出现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安、于惊厥,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或感染性休克。早期患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肉痉挛,因疼痛作主动与被动活动,局部皮温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数天后可出现局部水肿,压痛更加明显,说明已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却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发生病骨折。
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以维持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2.临床检查
(1)血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
(2)血培养可获取致病菌。
(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抽出混浊液体或血性液可作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涂片中发现脓细胞或细菌即可明确诊断。
(4)X线检查: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一个月左右。
(5)CT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6)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病灶部位的血管扩张和增多,使99m锝早期浓聚于干骺端的病变部位,一般于发病后48小时即可有阳性结果。

   ☆☆☆☆考点4:股骨头骨软骨病;
本病为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性坏死。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包括在本病范畴。
1.病理
(1)缺血期:软骨下骨细胞由于缺血而坏死,骨化中心停止生长,但骺软骨因受刺激反可较正常软骨增厚。此期可延续数月到年余,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多被忽视。
(2)血供重建期:新生血管从周围组织长入坏死骨骺,逐渐形成新骨,如致伤力持续存在,新生骨又将被吸收,因而股骨头易受压变形。此期可持续1~4年,是治疗的关键。
(3)愈合期:本病到一定时间后骨吸收可自行停止,继之不断骨化。此期畸形仍可加重,且髋臼关节面软骨也可受损。
(4)畸形期:此期病变静止,畸形固定,随年龄增大最终将发慌为髋关节的骨关节病。
2.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3~10岁的儿童,男女比例为6:1,单侧发病居多。髋部疼痛,逐渐加重,少数病人以患侧膝关节内侧牵涉痛为首诊主诉。随疼痛加重而出现跛行。体征有跛行、患肢肌萎缩,内收肌痉挛,晚期出现肢体短缩,Thomas征阳性,患髋外展、后伸和内旋受限。X线显示股骨头密度增高,骨骺碎裂,变扁,股骨颈增粗及髋关节部分脱位。X线表现与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
3.治疗原则
包括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治疗目的是保持一个理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预防股骨头变形。其原则是:
(1)应使股骨头完全包容在髋臼内。
(2)避免髋臼外上缘对股骨头的局限性压应力。
(3)减轻对股骨头的压力。
(4)维持良好的髋关节活动范围。
具体方法:
(1)非手术治疗:用支架固定患髋于外展40°,轻度内旋位,使用约l~2年,定期摄X线片了解病变情况。
(2)手术治疗:包括滑膜切除术,骨骺钻孔术,股骨转子下内旋、内翻截骨术,骨盆截骨术及血管植入术。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哪一项不是小脑幕裂孔疝常见的症状( )。

下一篇:男性,36岁,1周来上腹痛,反酸,2小时前疼痛加重,继呕血约200ml,呕血后疼痛减轻。考虑是哪种疾病(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