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进入机体后主要贮存在( )。

  铅进入机体后主要贮存在(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5:铅的毒理及发病机制;
工业生产中金属铅及铅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少量经消化道摄入。铅的吸收和毒性取决于铅尘的分散度和组织中的溶解度。铅烟颗粒小,化学活性大,溶解度大,易经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铅,占体内铅负荷量的20%,其中约90%与红细胞结合,10%在血浆。血浆中的铅部分呈血浆蛋白结合铅;另一部分呈活性大的可溶性铅,主要为可溶性磷酸氢铅(PbHPO4)和甘油磷酸铅。血液中的铅,初期分布于肝、肾、脾、肺、脑等器官中;数周后,约95%可溶性磷酸氢铅以不溶性磷酸铅[Pb3(PO4)2]形式储存在骨骼、牙齿、毛发、指甲等硬组织中,转移并储存在骨骼内的不溶性磷酸铅,先进入骨小梁,尔后进入骨皮质,半排期长达10年以上,血液和软组织中的可溶性磷酸氢铅和结合铅半排期约为20-60天。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在血钙降低或感染、饥饿、酗酒、服用酸性药物等使血液pH改变时,骨骼中的不溶性磷酸铅可转变为可溶性磷酸氢铅,经血循环再重新分布到各器官组织。铅的分布均处于动态平衡。吸收的铅主要经尿排出,正每日约排20-8Oμg;其次为粪便。另外,可经唾液、乳汁、月经等排出少量。过量负荷的铅,特别是活性大的可溶性铅,对机体发生毒性作用。
铅毒作用大致经三个途径:
1.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的平衡及直接损伤周围神经;
2.与含巯基蛋白质结合和酶的活性,氧化磷酸化和干扰正常代谢;
3.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及血管痉挛。
可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肾脏的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发生大脑皮层兴奋和功能紊乱,皮层-内脏的调节障碍;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可导致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脑血管痉挛可导致脑水肿或弥漫性病变,消化系统肠道功能紊乱。肾小管及肾间质损害可引起肾功能异常。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这是铅中毒早期的主要改变。铅干扰卟啉代谢,主要含巯基的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HS),也可δ-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δ-ALAS)等。δ-ALAD被,使δ-ALA增加,HS受,阻碍原卟啉Ⅸ和二价铁络合,使锌离子代替铁与原卟啉Ⅸ结合,形成锌原卟啉(ZNPP)。从而出现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或ZNPP增高,尿粪卟啉(CP-U)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发生低血红蛋白性正常细胞型贫血。
 

延伸阅读:

标签:考点解析

上一篇:乙肝病毒( )。

下一篇:男性,40岁,因发热,便秘食欲不振10天入院。查体:T39.8℃,P98次分,肝大肋下1.0cm软,脾肋下及边,血常规WBC2.7×109L,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44%,血清ALT0U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