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3: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目前国内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类:
1.急性普通型肝炎
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疽型。病变以肝细胞变性为主,其中以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为主。坏死病变较轻,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黄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毛细胆管腔内胆栓形成。
2.慢性普通型肝炎
过去一直将慢性肝炎划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徒性肝炎两种类型,现在认为二者可随病毒的复制状态和机体免疫反应状态的变化而互相,故1995年我国提出了根据病理变化的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3类:
(1)轻度慢性肝炎: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明显,可见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及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形成纤维条索状连接,分隔肝小叶结构,晚期出现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
3.重型肝炎
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称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坏死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展,呈弥漫性片状(坏死面积约占2/3)。肝寞内及汇管区有多量淋巴细胞及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包膜皱缩。切面呈或褐红色,故又称急性(或红色)肝萎缩。
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2)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少数病例可能由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病程1至数个月。
本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的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约占50%)同时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依托呈不规则结节状。小叶内外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节间小胆管增生,常见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观,肝脏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故又称亚急性肝萎缩,病程可出现坏死后性肝硬化之改变。
慢性活动性肝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