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急性ITP 80%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患者血中可检测到抗病毒抗体或免疫复合物。
2.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ITP患者血循环中血小板时间缩短。80%以上的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对ITP有肯定疗效。这些都提示本病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感染与自身免疫发生关系,导致血小板被:
(1)感染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导致人体自身抗体产生;或病毒与某些血小板糖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PAIgG产生,PAIgG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糖蛋白,导致血小板。
(2)病毒抗原与PAI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IC与血小板膜上的Fc等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构型变化,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脾脏)清除。
(3)固定于血小板表面的IC吸附补体,通过补体溶解反应血小板。
3.肝、脾的作用
脾脏是ITP患者PAIgG的主要产生部位,也是清除与PAIg或IC结合的血小板的器官。肝脏在血小板的中有类似脾脏的作用。
4.遗传因素
HLA-DRWq及HLA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表明ITP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基因调控。
5.其他因素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有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结合有抗体的血小板的作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