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3:肱骨折;
1.肱骨折的表现、解剖概要及诊断
(1)肱上起自肱骨外科颈下1cm处,下达肱骨髁上2cm处,肱中、下1/3段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有桡神经紧贴通过。
(2)临床表现和诊断:可有局部肿胀、压痛、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感等症状。合并桡神经损伤时,有垂腕、各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背伸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的感觉区。
2.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在充分牵引下,按骨折移位的反向,矫正成角及侧方移位。
(2)切开复位、内固定:其指征: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②骨折端有分离移位或有软组织嵌入者;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④陈旧骨折不愈合者;⑤同一肢体有多发骨折者。内固定可根据情况采用钢板、螺钉、钢线或髓内针等。
☆☆☆☆☆考点4:肱骨髁上骨折;
1.好发年龄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较常见,以儿童为多。
2.解剖概要
(1)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的骨折,有时可有血管、神经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2)肘关节在伸直位,前臂完全旋后时,前臂与上臂之间可有10°~20°的外翻,称为提携角。
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从上臂的下段内侧逐渐转向肘窝部前侧,由肱二头肌腱膜下进入前臂。肱骨髁上骨折时,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易被骨折端刺伤,或被挤压在腱膜与骨折端之间,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或正中神经挫伤。桡神经与肱骨外髁较接近,故亦有被挫伤的可能。尺神经经过肱骨内上髁的后方,当骨折移位严重时,亦可被挫伤。
3.分类及其表现
(1)伸直型: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其临床表现为伤后时部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局部压痛,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应注意:
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大多系挫伤和后发生血管痉挛。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动脉搏动消失,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前臂股长缺血性坏死,纤维化以后形成缺血性股长挛缩,导致爪形手畸形,造成严重残疾。
神经损伤:包括①桡神经损伤:同肱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表现。②尺神经损伤:尺神伤后,除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外,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呈爪形。拇指不能内收,其他四指不能外展及内收。③正中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偶可引起正中神经挤压性损伤,骨折复位后往往能自行恢复。受伤后可出现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对掌,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2)屈曲型:骨折线从后下方余向前上方。其临床表现基本同伸直型,但与伸直型不同的是在肘部后方可触到骨折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较少。
4.治疗
(1)手法复位和后侧石膏托固定 肘部肿胀较轻且桡动脉搏动正常者,可行手法复位及后侧石膏托固定。
(2)手术指征:若肘部严重肿胀,桡动脉搏动消头,患肢剧痛、苍白、发凉、、被动伸指时有剧烈疼痛者,应立即作臂丛阻滞或给予血管扩张剂。如仍不能改善情况,应速行手术探查,若仅仅摸不到桡动脉搏动,而手指颜色、温度、感觉正常,能伸屈自如无疼痛者,仍可先作持续骨牵引及应用血管扩张剂,一般在1~2天后,症状即可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