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儿,发热三天,有头痛,。查:皮肤有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压升高,外观混浊,细胞数2000±106L,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脑脊液:直接涂片检菌阳性,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1.发病机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和毒力强弱、人体防御功能有关。若免疫力低下而细菌数量多毒力较强,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少数发展为败血症。败血症期间,细菌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内毒素,使小血管痉挛,引起严重的微循环障碍。
2.临床表现
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90%以上。前驱期仅表现上呼吸道症状。败血症期重要的体征是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开始为红色,以后为紫红色,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泡。脑膜炎期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除高热和毒血症状外,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频繁、烦躁不安和脑膜刺激征。经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考点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1.诊断
普通型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发病,儿童多见)、临床症状(剧烈头痛、频繁、皮肤粘膜瘀点)、体征(脑膜刺激征)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及细菌性脑脊液改变(颅压升高,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升高为1×109/L,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核氯化物降低),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2.治疗
强调早期诊断,就地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杀菌药物,青霉素对脑膜炎球菌高度,尚未出现耐药,作为首选药。此外,氯霉素通过血脑屏障较为容易,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疗效相似,用于不适合青霉素或氯霉素治疗的患者。
3.预防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d;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到人多拥挤的人群;菌苗预防注射制剂为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体菌苗;对密切接触者可服用磺胺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