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的抽血时间是( )。第61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解析:
☆☆☆☆考点3:感染的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的病因,消除脓液、坏死组织,增加病人的抗感染与修复能力,是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根据病情采取局部和治疗。
1.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与休息,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减轻疼痛。
(2)外用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促进肉芽生长。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促进炎症的吸收、局限化作用。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伴有严重中毒症状的感染部位的切开减压,以及发炎脏器的切除。
2.治疗
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染者,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病人的状况,增强抵抗力。病人充分休息,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供给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不能者经静脉输液和营养。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时应予输血,尤其败血症时,宜多次适量输入新鲜血。严重感染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与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抢救危重感染病人,可在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时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抗菌药物:对较重、范围较大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根据各种致病菌引起感染的一般规律、临床表现、脓液性状等初步判断其致病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如能作细菌培养与试验,则可更合理选择药物。2~3日后疗效不显著时,应更换药物。必须注意,抗菌药物治疗应有及时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
(3)中药:可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作治疗。
☆☆☆考点2:感染发生的病理和诊断;
1.病理
(1)非染
病菌先在局部通过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等急性炎症。病灶中含活菌、血细胞及死菌、细胞组织的崩解产物。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病菌毒素等可进入血流,引起反应。病变的演变可有炎症好转、局部化脓、转为慢性炎症;也可因病菌毒性大、数量多或(和)宿主抵抗力不足而扩展,甚至成为菌血症与脓毒症。
(2)染
结核病的局部病变可表现为侵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冷脓肿等。破伤风与气性坏疽可释出毒素,引起强烈的中毒症状。真菌侵入粘膜或深部组织,发生局部炎症,形成肉芽肿含巨细胞和菌丝,也可出现溃疡、脓肿或空洞。
2.诊断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染的典型症状。但并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随病程的迟早、充血、渗出、坏死的范围和深浅而异。
(2)症状
轻微感染可无症状。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与核左移。病程因代谢紊乱、血浆蛋白减少,可出现贫血、水肿、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波动感是诊断浅部脓肿的主要依据。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均有波动感者为阳性。深部脓肿,尤其位于筋膜下时,波动感不明显,但其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局部压痛,并出现明显的症状。穿刺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致病菌。必要时,可进行化验、X线检查。还可通过超声波、CT、MRI等检查,发现内在病变。对疑有染者应作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