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特征( )
☆☆☆☆☆考点4:颅底骨折;
1.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
(1)颅前窝骨折
①“熊猫眼征”,双侧眼睑皮下出血,结膜下出血从眼球的后方向前方蔓延。出血是在伤后逐渐出现的。应与眼眶和鼻部的直接外伤相鉴别。
②常累及额骨和筛骨,往往合并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
③骨折累及筛板或视神经管可合并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
①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骨折累及蝶骨,脑脊液经蝶窦由鼻孔流出。
②脑脊液耳漏及面听神经损伤:骨折累及颞骨岩部,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未破裂,脑脊液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误认为脑脊液鼻漏。
③垂体或第Ⅱ、Ⅲ、Ⅳ、Ⅴ、Ⅵ脑神经损伤:骨折累及蝶骨和颞骨的内侧部。
④海绵窦症状:骨折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造成动静脉瘘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
⑤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孔处及颈内动脉管处破裂。
(3)颅后窝骨折
①Battle征:骨折累及颞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
②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斑:骨折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
③后组脑神经损伤:枕骨大孔或岩尖后缘附近的骨折可合并后组脑神经损伤。
2.颅底骨折的诊断及定位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来确定。脑脊液漏可疑时作葡萄糖定量检测来确定。
3.处理原则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时属性损伤。颅底骨折本身无需特别治疗,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等合并症和预防感染。
(1)头高位卧床休息。
(2)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便秘。
(3)预防颅内感染,应用抗生素。
(4)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堵塞及冲洗耳道、鼻腔。
(5)脑脊液漏停止前不作腰穿。
(6)经1个月治疗,脑脊液漏不停止可手术治疗。
(7)合并视神经损伤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考点11:硬膜外血肿;
1.形成机制
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又可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膜外血肿多位于颅盖部。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功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幕上20ml,幕下10ml即有可能形成脑疝,绝大多数属急性型,需手术治疗。
出血来源包括:(1)脑膜中动脉损伤;(2)矢状窦损伤;(3)板障静脉出血;(4)脑膜前动脉损伤;(5)横窦损伤
2.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外伤史:局部有伤痕、颅骨X线片有骨折,尤其是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者。
(2)意识障碍: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造成意识障碍,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由于受原发伤的影响,意识障碍分三种形式。典型表现为中间期。
①昏迷--昏迷:原发损伤轻,昏迷时间短,继发损伤缓。原发昏迷后,经过一段中间期后,进入继发昏迷。
②持续昏迷:原发损伤重,原发昏迷尚未即进入继发昏迷。
③-昏迷:原发损伤甚轻,无昏迷,直接进入继发昏迷。
大多数患者在进入继发昏迷前,已有头痛、、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定向不准、遗尿等表现,足以提示已进入脑疝前期。
(3)瞳孔改变:脑疝早期动眼神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着动眼神经和中脑受压,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随后对侧瞳孔散大。
(4)锥体束征:对侧肢体进行性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去大脑强直为晚期表现。
(5)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呼吸慢不平稳、脉搏减缓、体温升高。
(6)CT表现:在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呈梭形或弓形增高密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