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年会在南京开幕,7月16日,中国“介入人”一年一度的盛会——2021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学术年会在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介入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及代表,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共同交流、研讨大介入医学的前沿进展与融合发展之路。
此次大会以“大介入、大融合、大格局”为主题,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联合主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承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协办。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指出,相比与30年或20年前,今天中国的介入规模已足够大,本次会议的三个“大”,并非只是表达规模和数量,更是要探讨如何做强、如何解决我国不同地区的介入均质性、如何使学科的发展健康可持续以及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介入医师。
大会副主席兼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顾建平介绍,本次大会学术内容覆盖肿瘤介入、神经介入、大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消化内镜介入、肿瘤消融、肿瘤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急诊介入、心脏介入、超声介入、围手术介入、影像诊断与介入、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疼痛及生物氧化介入、儿科介入、妇产科介入、介入药物、门脉高压介入、磁共振介入、数字智能化介入等20余个方向和领域。设置了35个会场,总学术专场达236场,学术报告1200余个,英文专场10场,手术录播直播100余台。在充分发挥线下传统会议的优势的同时,本次会议也保留了线上会议的亮点,让每一位参会者都能找到自己喜好的“佳肴”,学有所获。让全球的参会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交流、分享到大咖学术演讲及顶尖介入手术演示。
滕皋军表示,国际化一直是大会的特色之一。大会吸引了美国介入放射学会、欧洲介入放射学会、世界肿瘤介入学会、亚太介入放射学会、国际栓塞学会、世界胃肠介入学会等国际著名介入学会的强大专家团队,通过“云对话”的形式,进行广泛学术交流,并同步配置中英文字幕传播,帮助参会者零距离接触和深入学习国际最新介入医学技术。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主任施海彬教授介绍说,本次大会继续保留并完善基层培训专场、科普专场、肝癌MDT专场等,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介入的基层普及和宣传,让介入理念深入人心,让介入技术服务大众,并与其他学科进一步融合,共同提升介入学科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介入科普贯穿会议全程,成为大会新亮点。与会专家呼吁,提升医务人员科普传播能力,让更多的医生参与科普,一起行动让全国人民了解介入健康科普知识至关重要。
为了大众更了解介入,大会开设了科普大讲堂,“大咖谈科普”直播专场,去年全网浏览量超300万,今年精彩加码,直播数量由去年的5场增至16场,会议期间每天都会有4至7场不同的视频直播。内容涉及到介入治疗脑卒中、创伤、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管疾病及介入护理等备受百姓关注的的科普话题。而主播则是由滕皋军领衔17位介入大咖组成的最强“健康科普传播天团”,他们带的货是健康科普知识,惠及的是百姓健康。
大会传播科普形式丰富多样,线上直播别出新意,线下讲座如火如荼。“介入科普大讲堂”在7月15日下午顺利开讲。由介入大咖与民众面对面讲解介入治疗的科普知识。介入大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郭金和教授以《肿瘤克星——放射粒子》为主题,与民众面对面讲解肿瘤科学防治知识。并且还邀请碘粒子技术的受益者现身说法,讲述他们的抗癌之路,受到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顾建平指出,关于大介入医学领域的医学科普只是,其实不仅老百姓一知半解,就连不同专业的临床医生也不能全面了解,医护工作者的科普能力急需提升,特别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指出,将科普指标进科技奖项、职称评定。为此,大会特别关注如何开展介入医学科普,特别设置了医生品牌打造与健康科普传播论坛。论坛上,健康传播界、介入医学界、媒体传播界等多方大咖跨界融合,通过主题演讲、实战分享、圆桌对话等形式,深入探讨如何调动医护人员投身医学科普的积极性、如何打造医生特色品牌、如何与时俱进提升科普全媒体传播能力等方面的热点话题。
此外,大会还展示了部分医护人员创作的科普作品,平时工作中拿手术刀、注射器的医生、护士,为医学科普传播,瞬间化身科普达人,通过动画、漫画、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将生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演绎成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多学科医护人员在“大介入”平台上交叉融合,传播更多科学、实用的介入医学科普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先进、微创的介入技术。(孙星星 刘敏 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