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
HBV主要的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
2.传播途径
(1)通过血液、血制品等传播
人对HBV极易感。极小量污染血液进入人体后,即可致感染。输血、注射、外科及牙科手术、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粘膜微小损伤,性行为等均可传播。
(2)母婴传播
主要是围生期感染,即分娩时婴儿经产道通过婴儿的微小伤口受母体的病毒感染所致。哺乳也被认为是传播HBV的途径,婴儿在母体子宫内被感染,表现为出生时已为HBsAg阳性。
3.致病性与免疫性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有无症状带毒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病毒在肝细胞中增殖,为非杀细胞型病毒,对肝细胞无明显损害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理损害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1)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
HBV感染后诱生的干扰素低下,使靶细胞HLA-Ⅰ类抗原表达低下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CTL)作用减弱。幼龄感染HBV后,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病毒未能作为非己而产生免疫应答,对病毒形成免疫耐受,从而不出现或仅出现低度的抗病毒体液与细胞免疫。病毒亦可长期存在于体内。
(2)病毒发生变异HBV的PreC基因变异使不能翻译出HbeAg,病毒可逃逸机体原已形成的HBsAg的抗体与细胞免疫。
(3)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
HBV侵入肝细胞内增殖可使感染细胞膜表面表达HBsAg,HBeAg或HbcAg,能为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应答。病毒抗原致敏的T细胞对胞膜表面带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可进行杀伤以清除病毒,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有人认为细胞免疫的应答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有密切关系。
如病毒感染波及的肝细胞数量不多,免疫应答处于正常范围,特异性CTL可摧毁病毒感染的细胞,损伤细胞释放的HBV则可被抗体中和而被清除。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并可以恢复而痊愈。相反,若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为数众多,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超过正常范围,迅速引起大量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可表现为重症肝炎。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复制,受到功能低下的CTL的部分杀伤作用,病毒可不断释放,又无有效的抗体中和病毒,病毒则持续存在并再感染其他肝细胞,构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造成的肝病变又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引起肝硬化。
(4)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
在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中,可检出HBsAg及抗-HBe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激活补体,导致Ⅲ型变态反应。近年还发现由HBeAg与免疫球蛋白组成的免疫复合物引起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于肝内,可使肝毛细管栓塞,并可使肿瘤坏死因子(TNF)增多导致急性肝坏死,临床表现为重症肝炎。
(5)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病理损害
HBV感染肝细胞后,还会引起肝细胞表面自身抗原发生变化,暴露无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诱导机体产生对肝细胞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此外,HBV可能与原发性肝细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