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那你知道该如何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伦理学涵盖了临床的、规范的、理论的和文化的等诸方面问题和学科领域,它带来多维学科的观念碰撞,也带来影响深远的跨文化对话和交锋。在学术话语的文化政治功能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下的中国生命伦理学。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核心价值,对诸如医患和谐、医德规范、医疗保健和生命政治等,有一套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理论逻辑和话语体系。这是西方生命伦理学不能理解、也无法准确呈现的生命伦理观。所谓医者意也,不仅要揣摩、取象自然,意会阴阳、五行、四时,还需进一步意会帝王之业,意会圣人之业。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中华传统医学哲学及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生命伦理学的话语资源。
与整体生命观相契合,中国古代形成了大医精诚的临床生命伦理话语。《黄帝内经》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告诫医者要敬畏生命,避免五过四失。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其中《大医精诚》篇阐明大医治病宗旨: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这些话语字字千钧,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
与普同一等的行医准则相一致,中国古代形成了医乃仁术的规范生命伦理话语。古代医家从医乃仁术的医德规范出发,要求对所有的病患一视同仁。三国董奉隐居庐山,不事农耕,每日治病救人,亦不取钱,唯嘱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得十万株杏林,以每年所得之杏资助求医穷人,留下杏林春暖一段佳话。医家遂得杏林之名。晋代杨泉在《论医》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明朝王绍隆在《医灯续焰》中直接定义:医乃仁术。明朝陈实功著《医家五戒十要》、清朝喻昌著《医门法律》,都详细制订了医家行医的具体规范。
与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生命政治相比照,中国古代形成了上医医国的理论形态的生命伦理话语。内经《灵枢·师传》概括了治病与治民的相通理论: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终时。《国语·晋语》有言: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北宋范仲淹直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良相把脉家国天下,旨在济世救民。良医把脉人之身体,旨在治病救人,都是以良善之德为前提,是践行仁义、施行仁术的道德理想之表征。这些生命政治话语体现了医国与医人治民与治病良相与良医在理论逻辑上的相类相通。
与儒释道融合的主流文化相适应,中国古代形成了重生贵生或敬畏生命的文化形态的生命伦理话语。中华传统医学和卫生保健的历史,积淀并融入了丰富深厚的文化生命伦理资源,与儒家生生、道家顺生、墨家贵生、佛家不杀生的哲学传统和话语脉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悬壶济世的职业理想与择善固持的文明守望的内在契合,描绘的乃是人的身体伦理与文化的伦理生命的融会贯通。这是一种广大和谐的生命伦理的文明话语和文化道说,是我们用来诠释生命伦理学的根基性的中国话语资源。
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20世纪70—80年代生命伦理学从西方传入中国起,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就一直受到西方普遍主义的话语压迫。西方话语体系虽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但不能完全解释我们自己面临的问题。而生命伦理学要突破西方话语体系构筑的无形围墙,关键是摆脱西方话语对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或原则的知识学定位,从中国传统和现实问题出发,拓展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话语方式和知识谱系,揭示并阐扬其中有待深入挖掘的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道德形态。
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语境突围至关重要。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我们所言说的世界,是由中国话语体系所呈现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价值的普遍性意义中转换出一种国际化表达。与此同时,我们的中国话语又是世界话语体系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话语资源和价值核心,还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充实之、丰富之,使之兼具一种中西互镜、古今对看的形态学远见。
中华传统生命伦理话语,既是守望我们的文化根本和精神家园的语脉根系,更是构建生命伦理学话语体系的语境前提。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医疗卫生体制和保健的现代背景下,以中国话语体系诠释中国生命伦理学的传统和现代性,将传统话语体系中博大精深的生命伦理论述进行现代转化,使之焕发生命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资源的创造性开发,要在比较与互鉴中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就是用现代生命伦理学的话语,将大医精诚的临床之道、医乃仁术的医德规范、上医医国的理论和敬畏生命的文化,融合成为一种彰显中国元素的生命伦理学话语。
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必须超越西方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局限,真诚地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和期待,真实地建构和谐医患关系,建构中国形态的医疗美德和医疗公正。在道德叙事、规范构建、医德涵养、制度及文化建设方面,大力推进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话语体系的构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