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①病原体进入血液,并侵袭心脏;②心瓣膜异常;③抵抗力降低;病原体可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等。
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病程经过在6周以上,多由毒力较弱的细菌引起(草绿色链球菌最多见)。体内常有感染灶、或为医源性感染,多发生在病变的瓣膜或并发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变化:肉眼观原有病变的瓣膜上有赘生物,赘生物较大,质脆、易脱落,数量较少,瓣膜增厚、变形,可有溃疡,钙化,僵硬。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少量坏死组织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原有的病变(如风湿小结)。
结局和合并症:本病治愈率较高,但瘢痕形成易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病原菌入血可引起败血症,瓣膜上赘生物脱落可引起各器官栓塞。免疫性合并症:由于病原菌长期释放抗原入血,可导致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关节炎、甲下线状出血、紫癜及肾小球肾炎等。
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又称溃疡性心内膜炎。此病起病急,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如金葡菌),通常机体有化脓病灶,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入血。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于本来正常的心瓣膜上。形成的瓣膜赘生物一般较大,质松,灰黄、易脱落。严重者可发生瓣膜破裂、穿孔或腱索断裂,镜下,瓣膜底部组织坏死、大量中性白细胞 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组成,混有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过去,此型心内膜炎病程较短,多在数周至数月死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死亡率已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