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简述

  血栓形成简述。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内皮细胞脱落后致血小板粘集,并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由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表现为血流变慢及涡流形成,使血小板边集,导致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分为遗传性高凝状态和获得性高凝状态两种。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1、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粘集而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大体:灰白色、粗糙。

  镜下:珊瑚状血小板小梁,表面有白细胞。

  2、红色血栓:又称凝固性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

  镜下: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3、混合性血栓:由白色和红色血栓交错构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及左心房内球形血栓。

  4、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DIC。

  三、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纤溶系统激活及蛋白水解酶释放,致血栓溶解吸收。

  2、脱落栓塞:血栓软化后脱落,形成血栓栓子并随血流运行而致血栓栓塞。

  3、机化再通: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称机化。血栓中出现新生血管使血流得以部分恢复称再通。

  4、钙化:血栓中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称钙化。表现为静脉石和动脉石。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堵塞裂口,阻止出血及防止炎症扩散。

  2、不利:阻塞血管,影响血流;脱落形成栓子,并发栓塞;心瓣膜变形而致心瓣膜病;出血,见于DIC。

延伸阅读:

标签:医学基础

上一篇:动脉性充血简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