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病原学

  败血症病原学,各种细菌均可作为败血症的病原菌,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种也有所改变,20世纪50年代前,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为多见,目前导致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损伤血管及心脏等,从而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等;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荚膜,可拮抗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革兰氏阳性球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医院内感染者表皮葡萄球菌也不少见,其他还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后者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另外D组链球菌(肠球菌)以易并发心内膜炎而引起关注。

  革兰氏阴性杆菌 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杆菌、肠杆菌(产气杆菌、凝团杆菌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沙雷菌等。

  厌氧菌 主要为脆弱杆菌、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目前报道厌氧菌败血症占败血症总数的10%左右,但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较为复杂,故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延伸阅读:

标签:医学基础

上一篇:抗高血压药分类以及特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