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系列报道——崛起光明

  聚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系列报道——崛起光明!正值建党百年,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市,已然迈向新的征程。

  创新深圳,承担重任。在国家“十四五”蓝图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5年将与北京、上海一道,形成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南到北串成一线,成为辐射带动全国科技发展和自立自强的骨干支撑。

  风口已来。借助“双区”驱动、“双区”叠加优势,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深圳,正全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在这条伟大改革创新的新征途上,地处深圳北部的光明区——中国最年轻的科学中心,这片方圆156.1平方公里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跃然而出,光彩夺目。

  光明区东南部的凤凰街道,高楼林立,交通纵横,深圳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

  这是一家从事液晶面板生产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液晶平板显示产业龙头企业。2009年,隶属于TCL集团的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光明区凤凰街道塘家社区注册成立,7年后的2016年6月,该公司在光明区设立了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418亿元。

  华星光电将驻地设立在光明区,自有其长远考量。光明区西近宝安大空港,北联东莞松山湖华为基地,南接南山科技园,地理位置优越。早在成立之初,光明区便以产业先行,明确了打造“质量型创新型制造强区”的目标定位,以升级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扶植战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思路,对全区产业中长期规划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在光明区制定的“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中,全区要着力引进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以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三大未来产业为支撑的“1+3+3”现代新兴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发展,政策先行。高瞻远瞩的上位规划,确保了落子光明区的企业将有机会借时代的东风振翅而起。作为在中国六大电视机品牌厂商面板采购总额中占比24%、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14%的华星光电,选择落地光明区,正是看中了该区得天独厚的产业政策优势。

  此外,在土地整备上,光明区也积极筹措,为产业提供充足空间。“十三五”期间,光明区持续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行动,通过大兵团攻坚模式,推动“十大攻坚克难任务”加速开展,在公平公开的阳光征收氛围下,完成了红坳村整体搬迁、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赣深铁路、科学城启动区、光明中心区等一大批土地整备项目,累计完成土地整备入库28.6平方公里。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依然能保证产业用地的大量供应,光明区无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自2009年落地光明以来,华星光电在2009、2015、2016、2018年,分别取得了面积达59万、4.4万、50万、28.8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基地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9月18日,随着光明区TCL华星G11产业园t7主厂房中第11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首片产品的成功点亮和转年产品的量产,中国大陆在8K超高清先进产品的市场空缺被成功填补。

  在产业扶持上,光明区一直走在时代前列。2019年,光明区编制《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区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产业方向选择、产业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路线。规划以“科学赋能,高端跃升,建设全球知名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为主旨,明确了光明现代产业发展的四大路径。到2022年,光明区将形成科技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将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经济发展新范例;到2035年,将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同时,规划还从“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方面提出由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12个指标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光明区坚持前瞻布局、包容延续和错位发展原则,多维度评价、研究、遴选光明区重点发展产业,提出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21个重点发展产业领域,通过专栏形式描绘产业发展路线项重点任务。

  针对科创企业,光明区规划了总面积15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21万的产业转化区,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和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人的中心城区和产城融合示范样板区。目前,转化区内已形成以华星光电为龙头,以旭硝子、日东光学和莱宝高科等企业为代表的完整液晶显示产业链。片区将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加速集群式发展。

  在华星光电东侧2公里、招商局智慧城的一间办公室里,应舍美居的创始人兼CEO张旭廷正在和团队设计师讨论装配式建筑3D模型。2019年,做了近20年风险投资人的张旭廷来到深圳光明,开始了他的创业。

  提及数年前的创业经历,张旭廷介绍,当年他在贵州购买了一个茶园,被当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吸引,顿时萌生一种情怀——在当地造一间房子,闲暇时便去居住,与绿水青山为伴。然而,茶园造房并非易事,一来不能走水电破坏环境,二来不能排污影响茶树生长。张旭廷走遍中外,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房子。

  对品质生活要求极高的张旭廷决定自己造房子。于是,应舍美居应运而生。张旭廷带着合伙人,把他的公司安在了光明区招商局智慧城。怀揣着“造更科技、更环保、更智能的房子”的梦,应舍美居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伯克利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上海交大、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在全球最知名建筑事务所和世界500强及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工作过的各路才俊,逐渐发展起来。

  之所以把公司扎根在深圳光明区,张旭廷有他自己的见解。早在2018年,光明区便完善了三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建设。该政策的出台,构建了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光明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光明区还制定了《优化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领导挂点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级企业服务工作架构,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并以企业发展所需为出发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特色企业服务体系。张旭廷认为,光明区的惠企政策,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细节上都非常到位,把公司安在这里很放心,自己可以腾出精力一心一意干事业。

  扎根光明后,应舍美居持续精进,在装配式建筑行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集团自研及引进的垃圾、粪便和污水处理系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通过企业服务机制优化、“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搭建、外贸企业服务、“小升规”工作推动、对外投资推广,落地光明区的科创企业数量在短短数年内呈现出井喷态势。2016年,光明区高新技术企业仅360家,至2020年,这一数字就增长到1486家,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数量占比达75.6%,数量优势显著。伴随数量增加的,是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受益于区扶持政策,贝瑞特新材料、电联技术、迈瑞科技、新星轻合金等骨干国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多达123家,其中TCL华星光电、正威科技、诚威新材料和欧菲光4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

  与此同时,光明区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平台备案制度,对全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摸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宣传等方式推进全区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2个,同比增长28.21%。全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突破10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55个、市级40个,包括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1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生命、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行业领域。

  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上,光明区也不遑多让。一方面,不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2020年,区科技创新局累计支出专项资金16856万元,预算执行率99.88%;2021年,预算指标提升至29971万元,截至5月31日,执行率达37%。另一方面,持续出台产业政策,印发《光明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光明区支持3+1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操作规程》等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翻开历史卷宗,我们不难发现,引领每次技术革命的火车头,都是科学。从牛顿证实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而叩开经典力学的大门,到法拉第验证电磁感应现象、继而为电气时代的到来点亮明灯,再到卢瑟福发现原子结构、为核子时代的登台铺平道路,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一直在基础层面推动着时代前进。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重视科学;任何以产兴城的城市,想要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科学。

  驱车从光明南部产业群集的凤凰城出发,沿光侨大道行驶10余公里,便到了建设正酣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核心部分,而占光明区总面积近2/3的光明科学城,则是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次年3月,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方案指出,“北京、上海、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深圳作为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正式写入文件中。

  深圳能成为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其多年积累的雄厚产业基础、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深港合作的时代愿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等诸因素的综合考量。不可否认,方案正式印发后,深圳开始全力加快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工作。而光明科学城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得到了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在《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中,科学城呈现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总体空间布局。其中,“一心”为光明中心区,“两区”分别为北部的装置集聚区和南部的产业转化区。巍峨山脚下的片区,即为北部的装置集聚区,也是上文提到的科学城核心所在。之所以称其为“核心”,是因为这片十余平方千米的区域,将集中建成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和高水平大学。其中,莲塘水库和楼村水库点缀的集聚区西片区定位为大科学装置集群,将布局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并为其衍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而猪婆山俯瞰的集聚区东片区作为科教融合区,将布局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大学,并为近期科学城的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高水平的上位规划、优良的区域生态,吸引了一批重大基础科研项目的到来。2019年,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空间引力波探测、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精准医学影像首期确定落户光明科学城;高教方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在2020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生,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主体建成、并将于2021年开学季正式纳新。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光明科学城将不断吸引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秀人才,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

  紧邻装置集聚区南侧的,是坐落在科学城中部的光明中心区。目前,这里还是一片以旧城为主要界面的片区,但很快,此地就将发生巨变。2021年6月,随着《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的正式出台,这片柴山坐镇、楼村水流淌而过的土地,在城市和土地管理的法定规划中得到明确定位。根据规划,这片地区将以光明中心区为依托,建设科学城生活服务中心,形成“一核多心、环形放射”的空间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区的商业、居住、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优势,增加特色性科学服务设施,为科学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在不远的将来,当柴山被创新型社区环抱、当楼村水筑起生态驳岸,这片光明区的城中城,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届时,数条轨道交通线与依托山水的城市快行系统将打造起一座集自然与智慧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这片土地营造出独特的机遇。人们可以乘坐舒适的无人驾驶巴士往返于实验室、学校、公园与住所之间,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而当夜幕降临后,通宵工作的科学家们,也能在一碗由智能机器人送达的热气腾腾的汤面中找到慰藉。

  继续向南,来到科学城南部,产业转化区映入眼帘。这里是光明区的东南大门,一片开阔的土地,也是光明区门户——广深港高速铁路光明城站的所在地。根据规划,这里将建设成果转化平台与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和布局未来新兴产业,并与光明中心区、装置集聚区形成联动,共同促进光明科学城的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光明区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深圳市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光明区明确提出,要通过超前谋划布局产业基础设施,组建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立起转化平台支撑工程,推动光明科学城创新成果的加速产业化。

  除了完善的规划,在科研和成果转化领域,光明区对人才的重视也不可谓不下苦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是比硬件更为珍贵的资源。截至2021年6月,光明区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共引进12079人,其中接收应届毕业生3650人(其中包含博士研究生81人、硕士研究生744人、本科毕业生2057人),引进在职人才8034人(其中包含博士研究生学历5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84人、本科学历3135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270人、技师5人、高级工39人),引进留学回国人员395人(其中含博士学位123人,硕士学位205人,学士学位67人;中国港澳台地区80人,国外315人,主要为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留学人员)。

  光明举全区之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引领发展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生命科学产业,提升发展特色服务业,结合科学城总体规划,通过打造龙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廊、构建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升级打造原始创新、科技服务、智能产业、生命科学产业、新材料产业五大集群,重构产业空间布局,并通过政府层面加强统筹管理、完善政策体系、保障空间供给、强化监督考核,为光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筑牢根基。

  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再次来到光明,一定会被科学城壮观的景象所震撼。到那时,坐落在巍峨山脚下的将不仅仅是一座科学中心,这片热土,将成为深圳下一个四十年的科技创新城市梦想。

  乘坐地铁6号线在公明广场站下车,便来到了光明区首个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大仟里。

  2019年9月,由宏发集团倾力打造的光明区商业航母——光明区大仟里购物中心落子光明区公明街道。这座15万平方米规模的商业综合体,以打造时尚潮流生活为理念,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形成多元组合的业态。永辉、金逸影城、UR、UNIQLO、苏宁易购等五大主力店铺矩阵布局,海底捞、圣丰城、西西弗书店、乐高活动中心、KICKSLOUNGE等品牌店铺纷纷加盟,以层次丰富的品牌组合构建起辐射光明全区的超大型商业空间。

  作为宏发集团在深圳打造的第二个商业综合体,光明大仟里购物中心已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筑群体,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商业空间,作为消费者,更愿意在社交场所中浸润情感。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一定规模的区域人口,是保证大型商业综合体良性运营的基础。光明区的产城现状与上位规划,均决定了这里拥有足以维持大型商服顺利运营的软硬件基础。

  “十三五”以来,随着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主干道路的全面动工,光明大道北段、楼环路主体工程的完工,光辉大道建设进度的加快,光明区城市主干路网轮廓逐渐清晰;凤凰城片区开发的稳步推进、招商智慧城三期的封顶、龙光广场和悦府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成,标志着光明城市核心区正在加速崛起。

  就在大仟里购物中心升级消费业态的同时,东南方8公里处的光明城站,正迎来新进站的动车组。

  2011年6月正式开通启用的光明城站,是广深港客运专线进入深圳的第一站,同时也是该线路的重要节点。广深港客运专线北起广州南站,南至香港西九龙站,途经虎门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串联在一起。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年,光明城站运送旅客达181万人次。

  根据规划,广深港客运专线和规划中的深广中轴城际、深莞城际、建设中的赣深客运专线将在光明区交汇,配合穿城而过的地铁6号线号线号线,将在光明形成米字形立体轨道交通网络。未来,这些轨道交通线将把光明区同广州科学城、广州知识城、东莞松山湖、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紧密联系起来。

  在公路路网体系上,光明区同样在持续优化。目前,外环高速光明段已开通,公常路下穿改造隧道基本贯通。与此同时,光明区全力推动34条主次干道建设,打通水滨路等10条“断头路”,完成29条道路“白改黑”,新增和优化调整公交线条,公共交通覆盖率达到95%。

  如今在光明区,乘公交或地铁便可迅捷抵达深圳市中心城区。昔日偏远的“边陲小镇”,在车轮的带动下已融入城市整体。

  便捷的基础设施,同时伴随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十三五”时期,光明区持续推进天然气入户,全区管道天然气实现从无到有,至2020年,管网覆盖率达70%以上;五年来,全区更新拆除老旧建筑538万平方米,完成1528个强基惠民项目和223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28.6平方公里土地完成整备,周家大道等55条存在多年的“断头路”被打通,城市运行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深得光明区百姓民心。同样出彩的,还有医疗与教育。

  紧邻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光明小镇旁。这所综合性医院是中山大学在深圳设立的第一家直附属医院,同时也是华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其占地面积80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3790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完工。医院将以中山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积累等方面的雄厚实力为依托,按深圳市规模最大、专科最全、诊疗量最大、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人才最多的发展定位,建设成为深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国家级保健中心,为深圳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目前,医院二期已经动工。

  “十三五”期间,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主体封顶,光明区中心医院二期(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启动建设,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获批粤港中药院内制剂中心;新增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4名、注册护士148名,新增家庭病床4805张。历经数年发展,光明区已成为坐镇深圳西北的医疗强区。

  在教育领域,光明区同样勇争先锋。“十三五”以来,光明区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44所,引进市二幼等6所优质幼儿园到光明办学,组建第一幼教集团。新改扩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等5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1040个;与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合作创办附属实验学校。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招聘308名应届毕业生教师,其中硕士、博士占比高达87%。

  未来五年,光明区将继续加大民生设施投入力度: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8万个,力争使2至3所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跻身全市前列;中山七院二期、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新医疗设施投入使用;建成科学城文化中心、科学城体育中心、光明书城等大型文体设施;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教育、医疗、文化、住房水平全面跃升。

  届时,行走在光明区的游客,将看到一座富强、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来了就不想走”,将成为旅居光明者的真实写照。

  但逢丽日,徜徉在大顶岭绿道向西望去,公明水库的一泓碧波便映入眼帘,波光粼粼的水体倒映着光明城央的高楼大厦;俯瞰着光明农场的千顷稻浪,大屏嶂吹来的清爽山风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的景象,对于在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生活了60多年的王阿婆来说,是早年完全不敢想象的。

  上世纪70年代末,4000多名越南华侨被安置在光明农场,当年的王阿婆随家眷来到这片时属广东宝安的地方。当时的光明,田地泥沼遍布,若干村落零散分布。坐在老屋旁的荔枝树下,王阿婆常常忆起当年随父兄下田时被蚂蟥蜇伤的场景。

  “那时候可是很苦的嘞,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扇,下田满腿泥,看病也要去省城颠簸好久……”,王阿婆回忆道。

  光明的自然地质史,足以解释个中原因。发源于东、南山岭的六条河流——新坡头河、楼村水、木墩河、东坑水、鹅颈水、玉田河,自北向南排开,流过光明盆地,最终汇成一条大河——茅洲河,蜿蜒向西注入珠江口。在漫长的历史上,茅洲河的这六条支流从山上带下大量泥沙,沉积在盆地中,年复一年形成厚厚的土层。

  在农耕时代,这些带着营养物质的冲积土为作物提供养分,喂养着此地一代代先民。但同时,六河下梢的水系,也潜藏着积涝隐患。每逢汛期,大雨滂沱,山溪暴涨,来自大屏嶂、大眼山的滚滚浊流,尽数倾泻在沿河的盆地低洼处。水漫之地,沥涝及膝,泥泞难行。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4000多名华侨和家眷来到大屏嶂脚下的这片冲积平原上垦荒,他们修堤筑坝,开沟排涝,植树造林,逐渐地,这里开始起了变化。大片的稻田和菜花田代替了昔日的泥沼,道路铺了起来,糖厂建了起来,一排排职工宿舍出现在昔日荒芜的土地上。这片蝶变的土地,成就了晨光乳业的前身。

  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晨光乳业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注册地位于光明区光明街道,注册资金5000万元。作为深圳市光明集团控股的重点骨干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达4亿元的晨光乳业拥有包括砖型包装、屋型包装、瓶装和杯装在内的20条先进的自动化乳制品加工生产线万吨以上,是中国最大的鲜奶出口企业。目前,晨光乳业在深圳光明、惠州博罗和龙门等环境优美的山谷地带拥有5个大型现代化奶牛场及多个合作奶源基地,饲养优质奶牛1.5万头,年产鲜奶近4万吨,产品多达60多种。

  今天,许多国人都品尝过晨光奶,可很少有人知道,这甘甜的乳汁,就出自光明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

  辖区面积156.1平方公里的光明区,拥有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219亩,约占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43%,是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光明建设者们将昔日的生态短板化为资源,不仅体现在土地的综合利用上,也体现在治水上。

  为解决深圳市水资源高度依赖境外东江引水、应急备用水源不足以及供水网络不完善的问题,2018年,历时10年建设之久的公明水库正式落成。公明水库是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的主体部分,该工程位于茅洲河上游光明区公明、光明办事处和宝安区石岩街道辖区,筑坝拦蓄,将原横江水库、石头湖水库和迳口水库并为一库。扩建后的公明水库,总库容达1.48亿立方米,将配合远期的西江引水工程,为深圳市供水安全提供保障。

  公明水库的建成,锁住了茅洲河重要支流——新坡头河的洪流,在光明区东部形成了万亩水体,调解了小气候,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如今,漫步库畔的光明小镇,置身花海,品尝“光明三宝”,已成为该地区的旅游项目。

  “十三五”时期,光明区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137亿元开展水污染治理,全区15条干支流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148个小微黑臭水体销号,新建雨污水管网近1500公里,完成879个小区和114个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累计建成海绵城市23.5平方公里、面积位居全市第一,凤凰城试点验收居全国第一;PM2.5浓度从36.7微克/立方米降至19.5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下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公园之区基本建成。

  翠柏烟峰,清泉灌顶。如今,登上大顶岭,俯瞰光明全区,公明水库、光明小镇、中心城交相辉映,公园、绿带点缀其间,呈现出一派山、水、林、田、城和谐共生的景象。优美的环境,绘就出一幅生态家园画卷。

  2020年,“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40多万产业工人忙碌在生产线上,支撑起实体经济快速发展;5万多名建设者奋战在大小工地,推动400多个项目拔地而起;1万多名教职员工耕耘三尺讲台,浇灌11万多名“祖国的花朵”;近4000名医护人员守护群众安康,3000余名治水人奔赴河道暗涵,1800多名社区网格员行走光明大街小巷,108名扶贫干部驻扎在脱贫攻坚他乡……全区人民与党同心、与政府同行,为“光明梦”“幸福梦”奋斗奔跑,共同创造“光明速度”。

  2021年,“十四五”规划蓝图初启,站在光明行政区第一个完整五年规划的起点上,光明区委区政府将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为总目标、总定位,将“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主题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光明在党的领导下奋勇拼搏、只争朝夕,在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发展能力、城市功能形象、社会民生事业、生态城区建设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绘就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光明画卷”。从偏居一隅的鹏城小镇,到雄踞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之城,光明犹如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延伸阅读:

标签:助理医师

上一篇:2021年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陕西考区缴费通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